人才灣區需要教育制度一區通
人才灣區需要教育制度一區通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現,廣東每10萬人口中擁有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人數只有15,699人,僅排名全國第14位,比北京的41,980人及上海的33,872人,低超過50%。甚至低於江浙,與廣東省經濟地位成強烈的反差,影響大灣區要成為「人才灣區」的定位。


有專家指出造成廣東省高端人才比例不高是因為廣東農民工數目較多,廣東高校資源及建設不足等。過去廣東省以「世界工廠」聞名,對高學歷及高層次人才需求不高。然而,近年大灣區要發展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打造數字經濟,以及做好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的「教育廣東」,不單需要產業結構升級及轉型,也需要培訓及吸引更優秀中高端人才。我們不只需要院士級人才,也要培養更多技術及大專人才,以支撐廣東省及大灣區在創新驅動經濟的發展。


筆者認為現時大灣區的教育制度是窒礙人才流動的堵點,一個小朋友在內地上幼兒園,到香港升讀小學勉強還可以銜接,但是如果孩子在內地讀小學,再在香港讀中學,有機會來港就讀時要留級。內地生考香港的大學及大專院校,現在已經有不錯的渠道,香港中學生也可以報考內地大學,不過以英文讀DSE課程的香港中學生,要考內地以英文教授的大學則選擇不多,而且學費很貴。香港人在內地升小升中,如果要選擇港人子弟學校,現時競爭十分激烈,選擇國際學校則不單學位少,費用比香港的國際學校貴,並不是一般家庭能夠負擔。


要解決人才不足及人才升學銜接問題,筆者十分贊同大灣區需要教育「多向旋轉門」。從辦學團體方面,最近港漂圈及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調查發現港漂群體有意讓子女在港就讀時間達9-12年,約六成人計劃至高中畢業,超過七成人則預計至少讀到初中(中三)畢業。家長對內地語文及數學課程均較有需求。政府應鼓勵內地重點辦學團體來港開始分校,並予以相關支援。另一方面,吸引香港辦學團體在內地設立港人子弟學校,教授DSE 課程也會有很大的市場。不單是中小學教育,我們應鼓勵香港的大專院校及大學在大灣區開設分校,協助補足廣東省中高端人才的缺口。為了進一步增加大灣區的教育能力及容量,香港及澳門應吸引內地知名大學及高等研究院在大灣區合辦學士及研究生課程,提升人才的國際視野及區域經驗,鼓勵大灣區相關研究項目,尤其是非中文的研究項目,增加大灣區在國際學術界的知名度,期待大灣區能夠成為國際期刊的熱門研究項目。


從人才及經驗傳承角度,筆者一向倡議「多向旋轉門」,做官、做企業的應不時到大學進修,吸引新知識、學習新理論,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做好組識策略,從微觀的角度做好流程,並學會跨領域的知識。高管、高官可以回大學講課,分享行業或政策經驗,參與課程撰寫,令大學課程更貼近市場需要。


筆者相信教育制度一區通有助大灣區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才,不單單是不同省份的人才到大灣區發展,更重要是吸引從亞洲、一帶一路國家的年輕創意高端人才在大灣區落戶,這樣才能滿足大灣區發的大專及大學人才需求,做到真正的「人才灣區」,實現真正的「大灣區一區通教育」。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0
好正
4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