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扼殺青年上流機會
勿扼殺青年上流機會

為爭取盡快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政府不惜抽調立法會財委會的議程,又要求加開財委會特別會議;可是政府的決心卻激發泛民「遇強愈強」的拉布抵制,財委會能否如期在2月14日的「限期」前通過撥款,情況未容樂觀。

不過,泛民這場一拍兩散式的政治博弈,一心以能衝擊政府管治而沾沾自喜,但現實上卻在一手摧毀年輕新一代自我發揮、向上流動的重大機遇,而且一旦給區域競爭對手拋離,他們恐將翻身無望。

近年來,年輕人常言對現狀前景沒有希望,抱怨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這種由失望累升到怨憤的逆反心態,已成為社會穩定的最大亂源,不僅香港如此,全球各國亦共同面對。要幫助年輕人解決他們面對的困局,社會應審視現有的經濟結構,為經濟謀新出路,更應發展一些符合年輕人個性、需求,並可讓其直接參與的經濟活動,令他們能分享經濟成果,達致向上流動的目標。

全球一體化的知識型經濟,資訊爆炸,講求創新,整體發展趨勢已由金融服務業進一步提升到由創新及科技帶動。雖曾經歷世紀初的科網泡沫,但Facebook、WhatsApp、Uber,以至阿里巴巴的奇,都在確證成功靠創意這個「新常態」。成功機率不高,但不再是偶然,亦無分國籍,關鍵就在於創意、時機和市場,能否得到掌握配合?

由戰後的工業、轉口貿易,到現在的四大支柱產業,既為香港開創經濟的榮景,亦為年輕人提供大量向上流動的機會。在講求創新的新世代,創科產業不單會為香港的經濟帶來貢獻,亦能回應年輕人向上流動的需求。必須強調,作為一個成熟的經濟體,發展空間有限,多項國際性研究早已對香港的競爭力發出預警,批評香港的經濟結構過於倚重金融和房地產,科技研發投資不足,缺乏創新,產業未能多元發展。因此,香港若是繼續停留在現有的產業結構,年輕新一代惟有排隊等;只有在新興的創新科技這第五產業,才有冒起式的向上流動機會,香港青年的前途就決定在創產業的前景。

不過,創科產業的奇並非必然,相反是普遍創業艱難,也不能「賺快錢」,加上創意本身無法量化,成功絕非一朝一夕,或依憑單打獨鬥,創業基金固然助力甚大,但政府的統籌協調,才能大範圍地對年輕人提供支援,並對市場發揮槓桿功能,達致遍地開花的成效。

原圖:now新聞截圖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