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會熱談阿里巴巴馬雲斥資10億成立香港青年企業家基金,鼓勵年輕人運用創意科技創業時,同一時間,我們卻聽到議員拖延創新及科技局的聲音,不斷拉布。此事令不少科技界人士感到不屑,所以上星期一同到立法會示威區「剪布」,隨後業界的會長們更召開記者招待會,解釋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不是單一一個行業的事情,而是關乎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大事,也是與每位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馬雲對年輕人說,二十年後的香港如果還靠地產,那香港就麻煩了。單一的產業架構會給經濟埋下危機,香港的經濟結構需要改革,只有轉型升級才能保證未來社會經濟健康持續發展。而不同的先進國家與地區都意識到科技創新所帶來的強大生產力,紛紛推出政策及成立相關組織支持創新科技,力爭先機。反觀香港,一個具備足夠能力來整合資源、統籌行業發展的創科局卻受盡萬般刁難,試問經濟這個地區發展的命脈經得起拖延,經得起被議員玩弄嗎?
我們都知道社會的發展要看青年,而青年的發展與創業需要很多支持條件。創科局能為科技創業提供政策支持,推動國際合作,擴大產品商業化路徑,幫助年輕人在國際化的競爭背景下克服種種阻力,尋得立足之地,力爭上游,這是十分重要的。
再者,創科局的成立對市民來說也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特首2015施政報告提出以東九龍為試點推行「聰明城市」建設。
聰明城市是讓科技創造便利的生活。由運用GPS技術即時提供巴士到站時間,到裝設智能感應的交通燈做到更暢順的交通,都是實實在在地服務市民。創新及科技局就能在這方面有更好的策劃。
創新及科技局事關民生經濟,與廣大市民的切身利益攸關,不應該成為某些議員「不配合不前進」的祭品。倘若創科局從此「夭折」,香港以創新為驅動力的未來經濟所受到的傷害,屆時就緬懷不了。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5年2月5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