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上周香港出現首宗社區感染的「變種」(即含有變異病毒株)新冠肺炎源頭不明個案,為抗疫帶來新一波挑戰。汲取過去一年經驗,港人至少該明白人人也有責任配合公共衞生政策。若部分市民繼續採取消極抵抗政府的態度,隨着病毒不斷變種,香港抗疫工作只能持續追落後,遑論走出困境。
留意那些猶如本能反應般批評政府之聲音,總以一句「早叫你封關」來指指點點,卻不見得能具體指出,現行航班熔斷機制實際上還可以如何改善--正是純粹批評而答案欠奉。這種人只懂喊「早叫你封關」口號,卻往往忽略「早叫你打針」之信息。固然更大的問題,是上述說法之本質乃推卸責任,沒有指出市民大眾在公共衞生層面也必須協助政府「聯防」,包括在以下3方面主動出擊:
打疫苗達群體免疫 聯防之本
(A)接種疫苗--就抗疫策略而言,接種疫苗可謂「聯防之本」:因為只有在社區內大多數人都接種了有效疫苗的情況下,因身體狀況而無法接種疫苗的人,始能透過群體免疫的關係,間接受到保護。正如世界衞生組織上星期警告,由於變種病毒傳播力強,故印度疫情失控的危機可以發生在世上任何地方。居安思危,既然本港已陸續出現社區感染變種病毒個案,與其主力靠收緊社交距離限制、強制檢測或隔離等防疫措施遏抑疫情,更有效的方法肯定是透過接種疫苗來建立群體免疫。一旦疫情失控,才慌忙去打針已經太遲。
也許香港人真是「唔見棺材唔流眼淚」,相比英國疫苗接種率高、美國也提早完成「先是一億劑、再來兩億劑」的接種目標,箇中主因自然與這兩個國家曾經疫情極為嚴峻有關。反過來看,既然香港疫苗供應充足,卻因為政治或心理原因,未能進一步提升接種率,他朝若出現疫情第五波,以及更惡劣的經濟狀況,也只能慨歎自作自受。畢竟特區政府早就預備了兩款疫苗,是故今回「後知後覺」的,便是慣常用同一句話來罵官員、明明身體狀態許可卻仍未打針的那些人。
快速抗原測試 抗疫主動出擊
(B)快速測試--概念上,假如接種疫苗屬「後防」,那快速測試(主要指「快速抗原測試」,即rapid antigen test,簡稱RAT)便是抗疫的「前鋒」,把現時香港抗疫政策由反應性(即reactive)變為主動出擊:意思是政府過去要等待確診個案甚至群組出現,才會實施大規模強制檢測,例如最新指令是全港家庭傭工(除符合豁免條件者)進行強制檢測,而之前亦有歌舞群組、健身室群組、食肆群組等等,但使用快速測試卻能夠「化被動為主動」,讓各類場所能在顧客入場前便進行檢測,避免感染者接觸其他人並污染場內環境,從而減低出現超級傳播者之風險。
快速測試作為抗疫前鋒的另一個意思,是因為測試結果只需15至20分鐘便即場知道,毋須把樣本交回實驗室,所以一旦全面普及,便可達致某程度上「掃描全港新冠病毒分布」的效果。若大部分店舖習慣了為客人作快速測試,加上全港所有學校亦為師生每天上學時作檢測,再配合市民能隨時在家自我驗測的話,那就間接等同在全港各區不停做新冠病毒screening,讓得出陽性結果者提早隔離求醫,及早截斷社區隱形傳播鏈。事實上,以色列、加拿大、美國和英國的復課、復辦大型活動以及恢復院舍探訪安排,均是以大規模做定期快速測試,作為政策設計核心。
澄清假資訊誤導 免危害生命
(C)資訊傳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於去年4月警告,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虛假資訊蔓延全球會危害生命,例如針對快速抗原測試,一些所謂KOL會刻意放大RAT檢測結果不夠準確的信息,認為核酸測試(即對病毒核酸作聚合酶連鎖反應測試,簡稱PCR),才是唯一黃金標準。但注意快速測試並非要取代PCR,只是由於核酸測試需時較久且更昂貴(相比大規模進行RAT一般貴3至4倍),所以難以普及並廣泛為大眾使用。故此,最合理的檢測策略必然是兩條腿走路:以快速測試「定期掃描」全香港,當發現小型爆發時,則利用核酸測試研究如何作出針對性措施;也就是兩種檢測方式根本並無牴觸牴觸,純粹是心術不正者搞分化所渲染的偽二元對立。
又例如現時最不幸的發展,是很多人誤傳「三高」(即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人士不應打針,然而實情是「三高」人口本身屬於高危群組,一旦確診新冠肺炎,病情一般會較嚴重,且致死率亦較高。正因如此,「三高」港人反而應盡快向醫生查詢,好及早在身體狀況許可下接種疫苗。可惜特區政府雖有澄清疫情方面的誤導資訊,但「破解新冠疫苗迷思」和「認識疫苗是與非」兩個系列,信息平鋪直敘,而設計又似教育電視模式,難以抗衡存心譁眾取寵的假新聞,予人「有做到就算」的感覺--其實至少要轉為「抗疫假資訊出沒注意」這類警告方式,並在一天內多次重複,始有機會在信息紛亂的世界引人留意。
官商民合作 汲教訓放下怨恨
最後要撥亂反正的信息和觀念,是香港社會從官員至輿論到普羅大眾,對政府主動跟商界合作之狷介:新冠肺炎是人類百年一遇的新挑戰,加上病毒持續變種,所以目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國家(尤其中國、以色列及美國)都強調跨界別聯手,以加快科研和生產速度--猶記得去年全城缺口罩,特區政府正是因為怕了「官商勾結魔咒」而要走招標程序,結果人人怒罵。汲取教訓,社會輿論如放不下怨恨,未能鼓勵官商民合作,則本港抗疫始終難有突破,只能無奈追落後。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2021年5月3日
原圖:政府新聞處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