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潘偉傑
職合國於廿五年前的今天(四月廿八日)訂為「國際工傷紀念日」,紀念因工受傷或不幸喪生的工人,向他們致意崇高敬意,對他們所付出的貢獻表示肯定及尊重。與此同時,此日亦喚醒社會對職業安全健康的關注,避免工傷悲劇再次發生。事實上,僱員、僱主及政府三方面做得妥善,各盡其責,工業意外的發生機會就大大地減少。
綜觀過去十年本港職安健的發展,現時處於「樽頸」情況,沒有太大變化。雖然「整體工業意外數字」和「每千人計的致命意外率」,有所回落。然而,致命工業意外仍處於「穩定」水平,平均每年有廿四宗致命工業意外發生。事實上,近年本港都發生駭人聽聞的工業意外,包括四年前發生港珠澳大橋工作台倒塌,釀成兩死三傷的工業意外。最近,本港接二連生發生吊運時出錯而導致的的致命工業意外。每宗致命工業意外發生,對一個、甚至多個家庭造成永不磨滅陰影。一位遺孀,丈夫因工業意外而離世,她如何獨力撐起個家?一個孩子,平時爸爸喜歡帶他到公園玩耍,但是因一宗工業意外,失去至親,他的心智是否可以得到健康發展?
筆者認為,總結過去多年的「血的教訓」,僱員、僱主及政府三方面齊心合力,可推動本港職安健發展上另一階段。首先,僱員必須承擔自身的責任,性命是自己的,公司已為員工提供足夠而合適的安全防護裝備,假若他/她「嫌麻煩」,將安全防護裝備視為「負累」,使用就等於「無面」,這樣的職安健意識必須要糾正!業界已有聲音,向多次違規的員工作出懲罰,有業界人士建議實行「計分制」,類似運輸業的「司機扣分制」,當僱員扣除自身分數後,須要強制修讀安全課程,目的是要求他/她加強安全意識。另外,僱員工作時亦要顧及其他同事的安全,因為你/妳的不安全行為,未必危害自己生命,反而危及其他同事安全。勞工處、職業安全健康局除了加強特定施工程序的安全訓練外,亦要提供僱員有關正確的安全意識課程。
僱主亦須要承擔社會責任,「以人為本」作基礎,為員工提供職安健保障的環境。無良僱主經常以金錢掛帥,心中常常有「賺得最多,付出最少」心態,往往不太理會什麼是社會責任,更談不上推行職業安全健康的責任。他們擔心若果履行職業安全健康的推行,就需要投入大量金錢、時間及人力等資源。社會責任與企業的營運、成本及利潤往往出現互相抵觸情況。時至今日,他們明知公司出現了職業安全風險,但仍坐視不理,不單導致員工受傷,同時亦將員工受傷後所造成的負擔,轉嫁予社會上,包括職業復康、情緒支援,最終結果都是由納稅人所付出,甚至由我們下一代來承擔。筆者認為,僱主應視員工為公司最大及重要的資產,僱主要多加關心員工的精神健康狀況,給予正面的鼓勵,增加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這樣可以提高員工對公司的正面效能。
最後,政府部門應對現時職安健發展積極扮演「掌舵人」的角色。一直以來,政府以「市場導向」為自居,所有有關僱傭關係、職業安全健康等範疇的條例,都處於被動,沒有與時並進,按實際環境而修改條例的內容。最重要的是,筆者一直關注《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及其附屬法例的修改、更新,內容已與時代脫節。現時司法機構對於被定罪的僱主採取「寬大」處理,因而助長「害群之馬」的「膽搏膽」心態,導致多宗致命工業意外的發生。現時相關的職安健條例的罰則過輕,未能以儆效尤。因此,社會普遍存有很多聲音要求勞工處提高違反職安健法則的刑罰,目的就是嚴懲一些經常違規、走法律罅的無良僱主。同時,筆者認為,勞工處對多宗致命工業意外,責無旁貸,必須要檢視現行實施的職安健制度,堵塞漏洞,減少工業意外再度發生。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5298****49
3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