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陳恒鑌
新冠疫情肆虐年許,為與僱主僱員共渡時艱,當局推出多輪「保就業」計劃,以簡便的方法申請,即使在疫情中沒有受影響的一群,如兩大連鎖超市, 「保就業」計劃分別向惠康的母公司牛奶公司發放了逾3.99億元,而百佳則獲得逾1.61億元保助金額,但相信當局萬料不到,超市會以大幅加價來「回饋社會」。
據消費者委員會2020年超市價格調查,惠康及百佳兩大連鎖超級市場共230項貨品,發現總平均價格按年上升1.9%,升幅遠高於同期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0.3%。
當中升幅最高為罐頭食品,平均升近兩成,其中一款午餐肉的升幅更高逾三成,而急凍食品如點心及凍肉等平均售價均上升一成或以上,而食米更連續三年上升,升幅近半成。上述食物如食米是市民主糧;凍肉及罐頭食品則是疫情居家煮食囤貨的熱門之選,但此類食物價格的升幅之大,令人咋舌。
猶記得去年當局加入額外審批條款,要求超市須動用至少一半的「保就業」計劃的資助額去回饋市民,在保障超市僱員就業及公帑使用得宜兩方面,力臻平衡,但結果卻是熱臉貼着冷屁股。
坐擁數億資助的兩大超市,對政府的額外條款不以為然,只是輕描淡寫地揮一揮他們慣用的公關魔術棒,順水推舟把回饋市民的應有之義,化成一個個大規模的形象工程,大搞抽獎、向低下階層派發現金券,更有乘勢高唱超市內約300款貨品價格將會凍結一年的,不停往自己臉上貼金,強調他們是多麼多麼的重視企業社會責任。
但原來市民想取得優惠,是要「靠抽獎、睇彩數」,且所謂「凍價」的數百款貨物,則多是自家品牌,並非市民常用的熱門貨品,確實予人一種口裏說回饋,實質是為「力谷」自家品牌的銷售額之感。今次消委會的價格調查,正正發揮了照妖鏡的作用。
政策落實變形走樣,並不可能是一方責任,執行者、監察者都難辭其咎。「保就業」計劃無差別發放,本就是設計上的針對性不足,而局方一再明言,因監管困難,不支持兩間超市向顧客提供折扣等與貨品價格掛鈎的措施,令超市更有恃無恐。
數億元資助既出,要取回別人已放進口裏的肥肉談何容易,希望當局日後在議定任何方案時,都可以兼聽多方,眼及四周,以免出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情況。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21年4月23日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