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面對香港選舉制度轉變,許多泛民主派及評論員採取了極度負面的態度,其回應大概可分為3類:第一,選舉已經跟我無關,不用理會;第二,向建制選委取提名是屈辱,故不應再參選;第三,泛民完成了歷史任務,今後無謂浪費精力,於是呼籲解散政黨、另有人退黨、有人離港。
與其他黨派合作 提實質建議
放棄智取,只求抗爭,一旦失敗,潰不成軍,四散流竄,毫無鬥心,既不願承擔責任,亦不肯面對自己的選擇所帶來之沉重代價--從政者和輿論如今抱持上述態度和這樣回應,正好解釋了為何香港民主進程倒退:他們不單放棄了普選特首的機會,更堅持「不全取便攬炒」(即everything or nothing)的要脅手段。作為民意代表,以這種心理質素從政、行事、為人,莫說要爭取民主,基本上甚麼也爭取不成。
反對派必須有所覺悟,本港政局方有轉機。首先,泛民也有支持者,若輕言放棄選舉,不捉緊任何獲得權力的機會,過去一切血汗豈不是只求表演,而非真正為民請命?難道泛民甘願承認從來旨在欺騙選民?其次,泛民長期以拉倒或阻撓政府議案作「政績」,往後要參選則須尋求選委提名,實際上是迫他們除了一味反對,還要提出跟其他黨派合作的實質建議,不能再無的放矢,務必強化政治論述。最後,自稱「完成歷史任務」之說法則更是無稽,畢竟普選尚未成功,同志因何現在便謂以後毋須努力?
事實上,認為傳統泛民或反對派在新的選舉制度下,沒有任何實質作用或純粹作政治點綴,未免妄自菲薄,又或是過於懶惰,皆因規模小的政黨最低限度有兩大功能:
「理念小黨」 宜聚焦政策創新
其一,是引進大黨經常忽略的政策議題--外國很多研究顯示,「理念小黨」只要能聚焦單一議題,並以開放思維尋求跟各種不同派系合作,最終往往能推動大黨吸納該議題而帶來轉變,推動政策創新。近代最明顯例子,是世界各地出現以推動環保政策為主的「綠黨」,令環保議題今日成為主流,從此走入各大黨的政綱。
在香港比較接近的例子,應算是由年輕一代泛民和「政治素人」為首所推動的寵物友善政策:猶記得寵物公園最初出現時,不少建制派議員異口同聲強烈反對,說家長和小朋友都非常害怕狗隻云云。及後,隨着愈來愈多中產選民飼養寵物,部分建制派亦隨之改口,至今寵物友善設施也逐漸在社會普及,並繼而引發政府提出修訂《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建議把置放毒藥、剪尾、剪耳、放生等列作殘酷對待動物)。出現這種「政策質變」,反對派應記一功,可惜他們當中大部分人就是不願意「成功爭取」,以為政府和建制派肯接納其意見,自己便再非反對派,予人跟政治死敵站在同一陣綫之觀感。
固然總有人質疑,改變選舉制度以後,反對派可獲得的議席數目及佔立法會總議席之比例均大幅減少,泛民就算進入議會亦是散兵游勇,談不上「理念小黨」吧?
可藉會議紀錄 反映政策民意
這說法忽略了在地區直選採取「兩議席單票制」的新方法下,泛民取得約1成議席(即8至10席)的可能性很高:因為建制派會把票源集中在一位參選人,而反對派則全力支持與之抗衡的另一位參選人,於是每區也平分秋色,藍黃各取1席。換言之,只要反對派能夠團結一致,該可透過「理念小黨」的模式,推動單一議題而成功影響政策--當然,前提是反對派議員的論述能力要大幅提升,不能再依靠議會抗爭手段。
由此亦帶出「非建制派」作為小黨在下屆立法會的第二個功能:民意反對甚麼之指標。留意泛民總辭之前,反對派以郭榮鏗為首那種「無差別拉布」方式,已令輿論沒法子有效反映個別政策議題到底有多大問題、有多少人反對--因為連選內務委員會主席也選不出來,反對派當時發出的信息就等同「一切勢不兩立」罷了。
然而下屆反對派最多亦只得10人,既是改不了大局,倒不如透過會議紀錄來立此存照:準確說明所反對的法例中,到底有哪些細節極不妥當,往後要再作修訂的話,便有具體憑據。再推論多一步,假如10位反對派議員持續以雄辯滔滔(而非手腳多多)的方式指出政策上的各種不是,便會對政府和建制派造成一定壓力,到時即使夠票通過,也會礙於少數黨的論述,而令政策有機會微調。
倘續醜化愛國行為 恐一事無成
不過,即使小黨有以上兩大功能,也要看整個非建制陣營是否願意接受這個新角色。從服務社會和回應選民的角度,「能做多少便做多少」應是從政人士之基本態度,但部分反對派心高氣傲,堅持事事只全取不妥協,同時又怕放棄抗爭會遭激進派狙擊,如此就未必接受泛民轉型,甚至一開始就不爭取選委提名,放棄選舉,自暴自棄。
除了要學懂跟建制派談判外,反對派參選的另一難題,是選擇如何理解「愛國者治港」原則。若他們繼續醜化各種愛國行為,又或是以反對《國歌法》的方式散播恐懼,那即使能進入議會,亦只會一事無成。當然,要泛民表達出對國家有多「熱愛」,恐怕亦甚艱難:因為一旦這樣做,其票源可能就此消失,這確是政治現實。
如何解困?泛民要入閘,大可以選擇從「愛護」此角度去理解何謂愛國:愛護國家、不傷害國家,可謂愛國之基礎,藉此間接表明自己支持國家安全,跟暴力抗爭割席,強調和平理性論政,如此才符合治港者的資格。
原文轉載自《經濟通》 2021年4月19日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