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雷鼎鳴
美國朝野太受「修昔底德陷阱」思維的困擾,心中知道一哥地位快將失去,情緒波動,中國就算努力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勸喻,恐怕也平伏不了美國人的心魔,中美關係未來十餘年會十分困難,這已是有識之士的普遍想法。
此境況與當年美蘇關係不同。美國與蘇聯經貿來往不多,中間似有一層鐵幕相隔,就算雙方如何衝突,兩國人民感受也不深。但中美關係不同,每年的貿易額七、八千億美元,這還未算及雙方的相互投資額,文化及學術交流和旅遊等等。中美兩國綁在一起,一旦相鬥,比美蘇對立更加痛苦。這本來也有好處,貿易的其中一個優點便是使大家相互依靠,從而減少戰爭的風險,但現在美國佬是不願跌下神壇,為了減少己方痛苦,便不能不先考慮經濟能否與中國脫鈎?
這必須要進行仔細的定量評估,而不是靠主觀願望隨便亂說一通。脫鈎的受害者中,與華有貿易關係的商界及廣大的消費者都會首當其衝,但因消費者人類太多,組織鬆散,他們的聲音反而會遠不及商界,後者利益集中,損失巨大,有較強誘因喝止美國政客的胡搞。
美國有個組織「美國全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的「中國中心」,在二○一九年貿易戰仍戰火紛飛時便擔憂不已,找人為中美脫鈎的影響進行一詳細研究,今年初報告剛出版。這報告談不上是高深的學術研究,但總算為脫鈎會替美國帶來多大損失提供了一個相對可靠的分析。它不但對美國的總體損失有評估,對航空工業、半導體、化工、醫療器材等個別行業的損失也有詳盡分析。
損失有多大?這當然要看脫鈎的程度而言。假若只是對華出入口貨物都加上百分之二十五的關稅,而非完全脫鈎,直接損失已經非常巨大。美國每年的GDP會因此減少一千九百億美元。中美經貿關係並非只是貿易,若美國在大陸的投資額因脫鈎而導致要把在華資產賣掉一半,每年的投資盈利便要減少二百五十億美元。美國的服務出口也會減少,每年少掉一百五十億至三百億美元。
以上都是每年的損失,積累起來便很可觀。但要注意,有很多損失是難以量化的,所以沒有被包含在內。例如人才流動若受阻,美國科技界的創新活動及生產力進步都必受阻,源源供應的華商科學家若不來美國或無心再留在美國,長遠的影響必定十分巨大。
有些損失一旦出現,便難以回頭。現代產業都講求生產供應鏈如何能發揮最大的效率,中國的供應鏈全球最完備,在生產時若認為美國的元件不可靠,轉而到別國購買,美國失去市場後便很難追回來。又美國若失去了中國市場,生產上的規模效應便會削弱,例如在半導體產品上,過半市場要靠中國,沒了來自中國的收入,科研基金便不足,技術進步不及他人,會直接影響美國的國力。
以上算及的都是商界利益。眾所周知,美國消費者能夠維持不錯的消費水平,相當程度地要倚靠中國貨品的低廉物價,脫鈎一旦出現,此情便不再,消費者生活維艱,政客的政治損失可大可小。有一點我們也應注意,美國連年貿易赤字及財政赤字,反映它的總消耗大於總生產,要靠其他國家用辛勤工作產出的商品換取美國用紙張印刷出的鈔票,才可維持這局面。若跟中國經濟脫了鈎,這麼有利的環境便會消失於無形。
美國國內當然也有人主張脫鈎,並認為此利大於弊,但正如上述的報告所言,此類所謂脫鈎帶來的利益,並沒有實際定量的分析作根據,充滿任意性。其實美國政府主要認為與中國經濟掛鈎會影響其國家安全,但我們不免要問,既然貿易使雙方相互依存,更無誘因攻擊對方,怎會反而損害國家安全?真正的理由恐怕是這樣,掛了鈎後美國若打擊中國,在經濟上便必會反噬,這大大的制約美國,使她不敢亂來。
美國本身並沒有有識之士,很多人也明白,把資源多用在建設國家改善民生之上,遠勝在世界各國到處侵擾別人的生活,以至數以十萬計的他國人口死亡,難民無數。以當前美國情況看來,美國的政客仍未學懂與中國和平共處謀雙贏的智慧,如此搞下去,中美關係部份脫鈎,難以避免,但完全脫鈎則不能。美國連接種疫苗的注射器也有八成來自中國,一脫鈎便針也沒法打了,怎脫?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 2021年3月26日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