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卒子 拚命向前的胡適
過河卒子 拚命向前的胡適

本文作者為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


作為歷史值得記敘的人物,當有個人獨特之處、是時代一方面的人物,並且對後世有貢獻、且能引起永續的談論或爭論。說過不少名言,被後世長期引用的「過河卒子,只能拚命向前」的胡適先生,是其中的表表者。胡適生於1891年,卒於1962年,原名嗣穈,讀書時曾取名洪辭,又改為適、適之。安徽績溪縣人,祖籍績溪縣上莊。生於上海浦東川沙。曾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民國時代駐美大使、私立南開大學校董會董事等職。


胡適與香港結下的情緣在1935年1月4日,停留五天,曾到香港大學接受法學博士學位,瞻前顧後,胡適接受博士學位數量之多,煞是驚人,當中含金量不少,世界頂尖院校,如美國哈佛、耶魯、普林斯頓以及英國牛津大學都在名單內,這是胡適拚命學術向前的戰績,在中國,是前無古人的了。


事實上,胡適學術的追尋,特別在文、史、哲的學問研究於創作上,產量之多,確實拚命向前無疑,1905年,胡適進澄衷學堂。1906年,考取中國公學。1908年,入中國新公學,兼任英文教員。1910年留學美國,入康乃爾大學選讀農科。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師從於約翰.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同年,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但並未取得博士學位。旋即返國,時年只有27歲,已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1918年,他以其博士論文《先秦名學史》為基礎,編寫了《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論述了中國先秦哲學思想,蔡元培為此書作序,稱其為「一部研究中國哲學的大作」,特長是使用「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及系統的研究。」馮友蘭認為「在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適創始之功,是不可埋沒的。」胡適此後並沒有寫下卷,被林語堂稱為是「善著上卷書」。此後他的研究涉獵廣泛,開闢中國文史哲學術研究的許多新領域、新紀元「重新估定一切價值」,胡適說:「在中國文化史上我們真也是企圖搞出個具體而微的哥白尼革命來。」


1920年出版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嘗試集》的新詩充滿試驗性質,並不成熟。余光中認為「胡適等人在新詩方面的重要性也大半是歷史的,不是美學的。」《嘗試集》出版後,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受到復古派的反對。學衡派東南大學教授胡先驌說: 「胡君之《嘗試集》,死文學也。……胡君輩之詩之鹵莽滅裂趨於極端,正其必死之徵耳。」


1926年8月間,胡適奉派到英國參加中英庚子賠款全體委員會會議,順便到大英博物館與巴黎國家圖書館尋找被斯坦因和伯希和偷走的敦煌遺卷裏的禪宗史料。


國學大師季羨林對胡適待人處事有如下評價: 「適之先生待人親切、和藹,什麼時候見他,都是滿面笑容,從來不擺教授架子,不擺名人架子,不擺校長架子,而且對什麼人都是這樣,對教授是這樣,對職員是這樣,對學生是這樣,對工友也是這樣。我從來沒有看到他疾言厲色,發脾氣。同他在一起,不會有任何一點局促不安之感。他還不缺乏幽默感。」


作為大師級別的學者,胡適先生在「拚命向前」之餘幾句名言: 「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待人要在有疑處不疑。」又謂: 「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不能說八分話。」確實,這些原則,對後世為學與修己待人都起着極大的啟發作用。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21年3月23日


原圖:新浪網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6
好正
4
心心眼
1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1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 +85298****49
      +85298****49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 Happy21
        Happy21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1: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