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立危牆下 - 挑戰中央底線的言論自由
君子不立危牆下 - 挑戰中央底線的言論自由

本文作者為香港特區政府中策組顧問王卓祺

日前老同學黎則奮在《信報》撰文《點批學苑豈是無的放矢》(刊1 月21 日),批評筆者「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屁股指揮腦袋」,豈能批評香江第一健筆及《學苑》青年學生少不更事,實為主子護短。

黎則奮更翻筆者當年學生年代的陳年舊事,包括擔任《學苑》總編時應對「四報聯刊」事件,證明《學苑》編輯自主的傳統。本文藉回應黎氏的批評,討論一些人有恃無恐挑戰中央底線的言論自由問題;背後的前提其實十分脆弱,就是中央政府的善意,而這種善意在港獨分子及泛民政客的挑釁下而日漸減退。

青年學生少不更事與成年人的道德責任

年輕人富有理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有理想並不一定對的,對極可能習非成是的歪理加以批評,防微杜漸是成年人的道德責任,若非如此,社會將來必定付出代價。今天的情況是,有思想走偏鋒的大學生,藉着所謂學術、言論自由的晃子掩護,宣傳「港人自決」的港獨思想;有成年人不但不加以斥責,還以陰謀論抨擊批評者,前有號稱香江第一健筆,後有當年《學苑》副總編,今天經歲月洗禮,理應累積足夠智慧的黎氏!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黎氏文章仍然陰謀論一套—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點名批評《學苑》是「別有用心的政治行徑」;筆者則是前述的「屁股位置論」,而非「是其是、非其非」就事論事。撰寫「港人民族自決論」的前《學苑》編輯日前亦親口承認自己是支持港獨。這些少不更事的年輕人有這種不知天高地厚的思想,還有一些舉龍獅旗、闖解放軍軍營的叛逆行為,他們以香港沒有第23條或《國家安全法》,或者說,就算有第23 條亦不能以言入罪,就算闖軍營又如何,法院一定會輕判而有恃無恐!

以筆者的看法,青年學生少不更事是正常不過;或許筆者當年亦何嘗不是,閱歷少,不知天高地厚。就算如此,這又何足掛齒?筆者從不自認一貫正確,掛在我辦公室的四字座右銘是鄭板橋的「難得糊塗」!話雖如此,對於公共事務,筆者卻認為應該百分百有智慧及謹慎行事,因為這是眾人之事,不可掉以輕心。當然,這個有智慧是主觀要求而已,客觀能否如此則受諸多因素影響,我輩只能盡人事、應天命。就算如此,在盡人事方面也應不要「少不更事」呢!

凡事從壞處準備的底線思維

最近讀過林沛理在《明報》寫的筆陣,題為《佔中後果浮現》,大意是中央過去十八年政治上高度克制的不干預政策,以及在經濟上不斷輸送利益的一套重實利、非意識形態、施恩望報的籠絡政策卻被「佔中」重重打了一記耳光。若此,香港人軟的一套不吃,那麼剩下來大有可能是硬的一套。林沛理的邏輯推論使我想起習近平的底線思維—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掌握主動權。

習近平那套基點是「凡事從壞處準備」的底線思維,對照那些一方面處處抹黑中共政權的港獨分子、泛民政客,又同時假設被妖魔化的中共政權不會對那些威脅國家安全、主權獨立的壞分子「封艇拉人」,這種把自己及香港人站在危牆下的險境真是有點弔詭!

本文目的是立此存照,只是講清楚凡事應有分寸,有些底線不應亦不能試。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高調批評《學苑》「香港民族自決論」亦應該從這個角度看。對國家民族統一之事,身為特區之首一點不可以含糊,況且他只是好言相勸。洞悉世情的施永青,在他《am730》的專欄講得更白:「如果香港有人想搞獨立的話,他們(指內地一般人,非指官員)會傾向暫停『一國兩制』算了。他們甚至贊成中國政府在必要時出動武力平亂。台灣在民進黨當政時期也不敢宣布獨立,就是考慮到有關國情。」

中國民情已因港獨言行站在香港的對立面,現在只欠東風,中央政府軟的一套已給「重重打了一記耳光」,剩下來,這是否如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最近的講法「好戲在後頭」呢?一些香港人,就是缺乏居安思危、缺乏習近平「凡事從壞處準備」的底線思維。最後一句:君子不立危牆下。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5年1月27日

原圖:singt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