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日前在網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年輕人為何憤怒?》,提到新一代置業困難、找工作困難、上流乏力、前途黯淡……然後說:「社會必須明白,我們的年輕人為何憤怒了。」
這些原因,我相信社會很明白,執政者也明白,大家都明白。問題是,當這些困境擺在孩子眼前,作為一個教育家、一個大學校長,應該說甚麼?
沈教授續道:「擁有大學學位不一定能找到好職位,勤奮工作不一定能成功。」再三咀嚼校長的話,其實任何時代都適用。
我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是電視台編劇,一天工作12小時,沒OT沒補水,月薪4,500元,同期同學去教書的,月入11,000蚊,對比之下,我那份絕對不是好工,別說買樓,連交通費都要倒貼,但我樂在其中。後來我考了一份政府工,做助理經理,有房間有手下,可以點紅點綠,天天看文件、簽文件、巡館,工作簡單,悶得發慌,日日返工等放工,外人眼中的鐵飯碗,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噩夢。
所以,世界上沒有「好職位」這回事,只要你喜歡,在元朗耕田也是好工;如果只為錢,做到CEO你一樣會怨天怨地。沈校長說:「擁有大學學位不一定能找到好職位」,我倒在想,「大學學位」跟「好職位」應該掛鈎的嗎?
記得沈校長在上任之初曾經說過:不太看重大學排名、不太看重畢業生搵幾多錢……之類的話。大學是找尋知識的地方,不是搵「好工」入場券的地方,何謂「好職位」,人各有異,如果這是今日大學生的困境,我希望沈校長能用你的初衷,提醒孩子。
原文轉載自《晴報》2015年1月26日
原圖:rt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