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文章】踏在一把尺子濶的山路上
【獨家文章】踏在一把尺子濶的山路上

每次回娘家,看到那幾條洗到連毛頭都掉清的抹布,我總在問:「幹嗎還不丟掉這破布?上次給你買的毛巾哪裡去了?」


媽總是說:「這布好呢,還可以用。」


這就是老百姓,無論社會多富裕、科技多發達,總有些人,喜歡過著安貧樂道的活,你別妄想改變他們,打亂了習慣,他們反而活得不安穩。


勸我媽換一塊抹布尚且那麼難,更何況勸一個家庭離開他們世世代代居住的山莊、村落和祖屋。


西藏林芝墨脫縣多卡村,是國家深度貧困地區,由於海拔高、垂直跨越四季,地形複雜,這裡的村民基本上是世代貧窮。


我也是看紀錄片,才明白什麼是「垂直跨越四季」,即是說,一天內,你可以歷盡春夏秋冬。


國家扶貧計劃開展以來,每年寒假暑假,城裡的扶貧幹部有項艱巨任務,就是護送在縣城上學的農村學生回家。這條回家路,開車要走117公里,沿途跨越春夏秋冬的風雷雨雪;下車後,再走40公里爬坡山路。


這山路,不是我們一般周日爬的山,而是13拐來來回回沒盡頭的攀山路。最驚險一段,叫巴隆懸崖路,最窄處,不到30厘米,大概一把長尺子的濶度。腳下200米,就是水流湍急的雅魯藏布江,一踏錯是懸崖,一踏空就喪命。


國家扶貧幹部原來有項我們城市人想像不到的工作,就是護送孩子回家。你把他們勸到縣城上學,放長假把孩子安全送回父母手中,是扶貧隊對老百姓的承諾。來自廣東的扶貧幹部這天就領著唸中三的布魯回家,順道作貧困戶家訪。


脫貧,不是一個口號、不是一堆物資、不是幾多個零的捐款,而是一個個深入調查、一次次望聞問切,知道每個村莊為什麼窮,才能解開世代貧窮的枷鎖。所以,國家這次扶貧計劃最重點一個關鍵詞,叫做「精準扶貧」,要對貧窮對證下藥,才是長遠滅貧的最有效方法。


就以布魯家身處的多卡村為例,他們的窮根本不是耕種問題,不是修路問題,而是先天性地理缺憾,脫貧的唯一方法,就是搬村,搬離這高海拔兼地質不穩定的山區。


經過多次來回村落講解勸說,21戶山區村民終於願意搬離山區,遷進政府在縣城重建的新村。說服工作一點不易,你以為千里迢迢來幫他,總有人覺得你是麻麻煩煩打擾他。有村民不肯搬村的理由,竟然是:「搬到外面就吃不到自己種的東西,外面買的食物我們吃不慣。」扶貧隊還要當個談判員,挨家挨戶去做說客。


說服了,要搬遷,也不是一件易事。有沒有想過,沒有車的屋怎搬?幾世代的家當,都放到騾子背上,年輕的,一人背一個大衣櫃,用4小時才走完那段巴隆懸崖路,中途,還遇上山崩落石,驚心動魄。


扶貧路,跟那條巴隆懸崖路一樣,絕不好走,有人葬身在半途,有人奉獻了最青春的年月。愈看得多脫貧故事,愈發覺我們這種一揚手就有的士的城市人,是永遠沒法明白,國家為國民脫貧打這場硬仗到底有多艱辛。


原圖:新華網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08
好正
55
心心眼
4
好好笑
12
令人傷心
6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 +86139****8861
    +86139****8861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對症下藥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