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有個說法:敵人反對的我贊成,反之亦然。但在後佔領時代,這句話不一定對。按反對派議員的標準,梁振英是他們的天敵(但梁究竟做了甚麼令他們這麼憤怒,其實從來沒有人說清楚。)那麼梁振英的BB——創新及科技局(簡稱創科局),便必定要被拉死,這是個別反對派議員的盤算。問題是:此舉對香港,尤其是充滿創意的年輕首投族有利嗎?
政策被鬥爭犧牲
雨傘運動期間,在連儂牆、在金鐘、銅鑼灣 、旺角佔領區,年輕人創意澎湃,新點子層出不窮;先不討論其政治主張,倘若能把這些點子創意轉為這批年輕人的事業,實屬好事。這也是香港開放社會、海納百川的表現。
創科局的成立,正正是梁政府全力推動創新和科技的重要政策舉措,政府可以在政策、資金、土地等安排去鼓勵創新及科技產業。但全香港尤其是年輕人,卻因為陳志全、陳偉業等三數位反對派議員堅持政治鬥爭,而可能被犧牲掉。
助青年人往上流
佔領期間,青年人向上流也是一個重要議題,他們不希望只投身地產金融等傳統行業,而希望以無限的創意,開拓他們的未來。有了創科局,政府可以為有志的年輕人制訂全面的創新科技政策,協助創新及科技業,何樂而不為?
創科局生死未卜,但年輕首投族應看清楚,是誰為了政治鬥爭,不斷拉布而堅決扼殺他們的科技和創新機會!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5年1月23日
原圖:reuter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