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港鐵(00066)將開展北環線項目的規劃及設計。該項目包括設置古洞站,又在現有西鐵線錦上路站及古洞站之間興建連接鐵路,並於新田、牛潭尾及凹頭增設3個中途站,預計2034年全線落成。
北環線連接東鐵線及西鐵線後,在新界及九龍形成一個環狀鐵路,可大幅改善新界東西之間的出行,例如現時繁忙時間往返元朗與古洞的路面車程逾一小時,將來北環線3個站啟用後,從錦上路到古洞的鐵路行程只需12分鐘。此外,北環線沿線土地可望帶來超過7萬個房屋單位。
規劃及設計鐵路是相當複雜的工作,單是如何走線已有相當難度。首先沿線路面斜度要較小,減少平整工程成本;配合分區計劃大綱圖,不能使用禁區如郊野公園和軍事用地;最好是現時人口較少的地段,方便收地。
同時,設計優良的鐵路應該令沿線居民上班上學更便捷。根據運輸署過往幾次的出行調查顯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平均旅程是40多分鐘,故可以此為基礎,規劃沿線40分鐘生活圈,當中要包括社區設施如學校、商場、街市、診所、休憩空間,也有工商業大廈等提供就業機會,以配合預期會遷入沿線新建公私營房屋的人口需求。同時,這條路線的尾站為古洞站,可接駁東鐵線前往落馬洲,將來河套區落成後,高科技產業吸引到的人流和生活需求也應一併考慮。
要處理和分析這麼多錯綜複雜的資料和需要,正是電子地圖軟件地理資訊系統(GlS)最擅長的領域。
走線之外,如何管理好鐵路系統大大小小的資產,既要確保列車服務準時無誤,也要處理日常的保養及突發的維修,更要照顧乘客對服務與日俱增的要求,這可參考管理總值達萬億美元資產的紐約市大都會運輸署(MTA)。
該署每天服務近900萬名巴士和火車乘客,旗下路軌連綿超過600英里(約965公里),包含1.2多萬輛巴士和列車車卡,還有車站、橋樑和隧道,以及收集路軌溫度、弧度、濕度等的傳感器;不少設施已屆百歲高齡,但乘客人次持續增加,從1975年的9.6億,至2017年上升近一倍到17億(同年港鐵乘客20億人次);同時火車服務更是全天候24小時,不可在午夜收車後維修。
故此管理層的信念是,與其小修小補,不如採取預防性措施,這比故障後補救便宜三四倍。因此他們運用GIS來調動團隊,精準地分工合作,又以3D地圖建立「數碼分身」,在手機上模擬即將進行的工程會帶來什麼影響,盡力提升服務水平。
筆者希望香港當局亦以創新科技不斷求進,為我們建設更優質的鐵路服務和宜居的社區。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2月18日
原圖:政府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