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試過,本來打算要看的一套電影,到去看的當天,卻發現電影已經落畫?無他,沒有電影院不著重利益,不少港產電影,只因首天放映的票房稍有不對勁便被縮短放映期,改放外國的熱門戲。假如你是「被消失」的一個,又怎會不氣餒和失望?
這些電影「被消失」,不一定因為不好看,很多時是因近年租金高昂,不少舊戲院拆卸,現有戲院可提供的放映場次,不足以同時應付港產片及外國片需要,只好二取其一。港產片連放映的機會都沒有,試問本地電影業如何持續發展?對此,政府確有需要協助本地業者抗衡外國電影的競爭。
於是,新一份施政報告在「創意產業」一項,提出了考慮預留空間發展電影院,並研究如何在土地出售及規劃上配合電影院發展。有立法會議員卻質疑,現時很多產業都面對土地不足的問題,為何政府只幫助電影院。
人們常說,一個地方的實力,需要軟硬兼備。香港電影業作為一種文化藝術的軟實力,政府注資扶助發展,有何不可?
去年非主流港產片《狂舞派》票房大賣,新晉導演黃修平也是憑著「電影發展基金」才拍得成它。還有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天水圍的日與夜》,以及紅極一時的《激戰》等等,都印證了港產片並非沒有發展潛力。對比起往屆政府「偶爾」才提及支援電影業,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任內3份施政報告裡,均有著墨支持本土電影業發展,其誠意可見於此。對於這項措施,不少業界人士如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吳思遠也表示支持。
可能有人會覺得,現在人們都用手機看電影了,將港產電影放上網絡平台不就行嗎?可是,那種在電影院摸著黑吃爆谷,感受著環迥立體聲的震撼,全部觀眾摒住氣息,專注地看著大銀幕一起笑一起哭的感覺,永遠是其他影片平台無法比擬的。
請大家放港產片一條生路可以嗎?
原圖:wenweip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