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作家這身份
親子作家這身份

這陣子經常收到讀者電郵來信,怒斥我批評學生、責備年輕人,不配當「親子作家」。也許因為此小欄附上的作者簡介是「傳媒人、親子作家」,於是讓不同意見者找到抨擊的亮點。

我先感謝這些批評的人,因為他們是我的忠實讀者,明明不喜歡,但天天一早便趕看我的文章,看完又趕着給我寫信回應,那種愛恨交纏非常難得。

第二、天天來電郵駡我「親甚麼子」、「你老幾」、「涼薄老屎忽」、「舔阿爺屁眼」……的指控,其實是絕望中的讚美,當他們翻看幾次文章都不能用道理來駁我,只能在這幾百字的最後一個介紹找到「親子作家」四個字作為攻擊點,或者純以粗言情緒發洩,證明我文章裏的論述還是有點道理。

第三、回到問題,誰說親子一定是讚美?誰說親子教養不含批評?今日的社會問題,源於我們這些年輸入了「親子」二字,它顛覆了中國人的教養原則,吸收了西方的「愛」,卻忘了學人家文化裏的潛規則,才引發今日的世代敵對。

「親子」包含的意思,不是事事親孩子、順孩子,親子只是一種行為,不是教養內容。

外國人對孩子常常說「我愛你」,但他們的生活裏一樣有規有矩,譬如吃飯時等齊人一起祈禱才起動,又譬如每天碰到相識或不認識的人都會叫「早安」。香港人學了人家的表面,事事講愛,卻忘了愛的背後還有規矩秩序,於是有些家長從小到大不會對孩子口出一句惡言,於是這些孩子長大了聽到有人跟他說話大聲一點都受不了。

朋友這天跟屬下一位剛入職的年輕新同事檢討工作得失,逐一指出她工作上的缺點,希望她能改進,誰知說到第三點,新同事已哭起來,朋友問她:「你哭甚麼?」她說:「我阿媽都無咁樣話我!」

聽完,忽然驚覺那不正正是最近的社會縮影?

原文轉載自《晴報》 2015年1月19日

原圖:互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