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學研社成員吳桐山
香港土地資源珍貴,但近年在創新科技落後,必須急起直追,但不代表這就應該病急亂投醫,浪費土地資源來換取外來科技企業的進駐。政府全資擁有的香港科技園公司早年將將軍澳工業邨地皮以低地價批予私人企業,如HKCOLO、Global Switch等作數據中心,更縱容這些外資或中資企業卻把數據中心分租予不同客戶,其營運方式與一般付出高價自行投地或改變工廈設立數據中心的本地企業無異,有資助不公平競爭的嫌疑。
翻查資料,科學園以每平方呎300至700元的價格將出工業邨地皮批予Global Switch作數據中心之用,但Global Switch年報及早前母公司發債文件中資料顯示,公司從科技園公司購入的工業邨地皮,現時每平方呎估值21,000元,是批地價的30倍。如此一來一去大賺一筆,明顯是以納稅人的資產圖利。
在香港土地房屋供應嚴重緊拙的情況下,政府用稀有的土地資源去津貼外資或中資巨企,是變相犧牲香港整體市民的利益來補貼實力雄厚的外資及中資數據中心企業。加上這些外資或中資私人企業本身實力雄厚,聘用的人少,不見其為香港帶來甚麼實質的經濟利益,實在不應獲得厚待。
有人或許會說,發展科技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政府在土地上賣大包是前期投資,這樣才能換來科技企業在港大展拳腳的機會。這個目標可能不錯,但操作上捉錯用神。
首先,發展新科技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才,尤其是技術、IT方面的人才,而這正是香港的軟肋。這劣勢並非是在土地上賣大包可以彌補的。哪怕特區政府免費批出土地給蘋果、騰訊、阿里等大型的創新科技企業,這些企業恐怕也只會將低增值的項目放在香港,賺了特區政府的便宜土地,但核心部門肯定不會來港,因為沒有人才。因此,政府應該做的事,是打破本地創科人才荒的瓶頸,包括積極引進更多內地及海外人才,打破創科人才流動的障礙,為人才來港生活提供協助等等。
其次,支持本地科技企業的效益可能較之支持外地大企業更佳。沒錯,找來外地的大牌科技企業進駐,可能令政府面子上好看一點,令人產生發展科技大有進展的錯覺。但觀乎實際效果,外來企業在培養本地人才、服務本土市民的作用上明顯不及本地企業。政府需要花更大力氣培養本地科技企業,善用內地政策為本地企業擴大市場,才是正途。
香港科技園公司多年來獲政府注資高達150億元,唯根據其2019/20年度財務資料,其銀行存款逾100億元,足證其未能善用資源,僅是放在銀行「曬太陽」。香港在追趕新科技上進度緩慢,政府花的錢到底產生了什麼效益?科技園現行的架構和做法又是否符合香港利益?這些都需要政府深入去檢討、改革。
原圖:科學園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