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
包括港澳在內的中國近世教育,其中一股很重要的推動力量,就是包括新(基督教)、舊(天主教)教會主辦、為數眾多的學校。當中,贈醫施藥設教的綜合服務,扶掖一代又一代窮困孩子的長大。
筆者童年在澳門,分別在兩所天主教學校就讀,一所屬耶穌會的海星學校,另一所屬慈幼會的慈幼中學。記憶中,在校課堂內外的學習,在主日學的上課日子裏,在校的神父及修士們常有更替,他們的名字多已在腦海消失無形,但他們對孩童的愛護笑臉、關懷備至的慈祥態度,以及行動,幾乎別無異樣,讓受教者留下深刻印記。
「如今常存信望愛,最大的是愛」,這是傳教使命,是培育孩童最吃緊的座右銘,深信,今天的神職人員、教師、社工、醫生等專業人士,活出的專業關懷,最大的是愛。
已故的海星學校校長譚神父,一生以無私的大愛、幫助無數的學生及老師,那時候,濠江學生的家長都極力為子女申請渡香江。譚神父是能幫就幫,幫申請、幫船費車費,親自託帶學生到香港定點,筆者的幾兄弟姊妹,受惠至大,感受至深。
在學養上,譚神父精通數門外語,但讓筆領受最深的是,他常常教導學生愛天主的同時,未忘耳提面命,要愛人、要愛中華文化、要愛自己的國家。譚神父一生就在實踐以「最大的是愛」,走盡教會淑世之路,讓師生永遠懷念。
近日,好友卻問我,為何近年一些取得不少政府資源撥備的教會人士,以傳教神聖之命,不但對眾多的違法與暴力事件,採取禁聲,甚至參與其中,更有甚者,站在領導前列崗位?說實在,筆者未能回答這詭異的現象。只能回應「他們忘記了,最大的是愛,否則,斷不會對違法與暴力禁聲」,筆者再補幾句,「確實近年不知何故,在不同教育渠道,不斷滲出對社會、對國家的怨、恨、憎、厭、仇的價值出來。」再說,香港積存的文明,絕不應該如斯景況。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21年1月26日
原圖:澳門海星學校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