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擴建3個現有堆填區,部份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因害怕流失選票而堅決反對。站在當區市民的立場,最好當然是全港堆填區皆遠離住所,但若以全港市民福祉和實際需要為念,則擴建堆填區肯定是有必要和急切。
計劃中3個垃圾堆填區,當年選址皆為人口疏落、遠離市區的荒蕪之地。隨着本港人口不斷膨脹,多個在堆填區附近的公私營屋苑先後落成,情況以將軍澳最為嚴重,該區的人口近年激增至40萬之多,反對擴建聲音亦為三區之最。
處理每天產生的垃圾,是全港市民的共同責任。不擴建堆填區,大量垃圾如何處理?處理廢物,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責無旁貸,但七十位立法會議員、全港區議員,甚至是全港市民,大家都必須撫心自問,反對擴建垃圾堆填區的同時,到底有何有效解决和消滅垃圾的方案。否則 ,全港一味反對,但卻提不出其他垃圾處理方案,又不承擔源頭減廢的額外成本,實非一個成熟公民應有的態度。
筆者有幸獲邀加入「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支援小組」,早前曾到台北市,了該當地市政府和市民對都市固體廢物處理的心態。相信大家都知道,台灣藍、綠陣營對峙多年,雙方對每一個議題都會有激烈的辯論,但有趣的是,在垃圾處理問題上,兩黨的支持者和民衆卻能同舟共濟 ,實事求是地去面對此辣手難題。
目前全台灣的24座垃圾焚化廠,負責處理全島97%的垃圾。就筆者參觀台北市北投垃圾焚化廠時所見,附近街道空氣質素並無異樣,而且環境優美,焚化廠煙囪頂部約120公尺的高處,更設有觀景台及旋轉餐廳,足證該焚化廠對人體及環境無害,並有效避免過程對鄰近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除確保焚化廠的質素外,政府在焚化廠所屬社區同時廣設各項社區設施,包括泳池、桌球室、網球場或托兒所等,免費或以低收費提供予當區居民使用;有關方面亦會將焚化垃圾後所得的賣電收益的一部分,回饋給當區居民作減免電費或其他市政建設之用。上述垃圾焚化廠自 1988年投入服務後,一直由當區居民作出實時監察,至今已成功將焚化廠和社區融為一體。
參照台北市的經驗,筆者不禁要問那些反對擴建堆填區的議員和團體,在鏡頭前聲嘶力竭反對前,可否為香港想一想,我們要如何處理每天產生的13,000多噸家居垃圾?興建垃圾焚化廠,你願意嗎?
廢物處理只是冰山一角,香港前途,端賴社會放下成見,拋掉政治計算,以赤誠真摯的心去探討研究。只懂反對,真知灼見闕如,實在有負全港市民所託!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3年7月10日
圖:gov.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