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年代 校外教育
口罩年代 校外教育

本文作者為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


2021年經已登台,新冠狀病毒未見休止,且有愈傳愈烈、愈傳愈變種之勢,儘管歐美西方「自由」天地,不少人仍然心不甘情不願戴上口罩過活,甚或仍有遊行高聲抗議,拒絕向口罩低頭,向「封城」措施聲嘶力竭說「不」,但面對洶湧的大面積病毒散播,顯然軟弱無力、無助!鐵一般的事實,稍微重視生命的,清楚知道,全世界不得不進入後疫情的口罩年代,世界政治、經濟、社會正在洗牌換面,而學校教育也出現新常態,隨着香港第四波疫情,香港學校早已進入第四度停課,教育局局長在西曆新年假後「上課」的第一天,再宣布延長停實體課,直至農曆年假後,背着書包不能上學堂的日子,愈行愈多,從教學專業角度看,重新思考「校外教育」實有迫切性。


校外教育的英語是Deschooling,「廢校」本合乎漢語精譯原則,但含義極端,且不能涵括Deschooling的全部意思。於今天的口罩年代而言,更是「名不正,言不順」,且又與現狀脫節。歷史回望,十八世紀著名法國哲學家盧梭,就以自然主義的角度大力抨擊學校教育,其名著《愛彌兒》主張兒童在12歲以前應離開社會,在不染俗世的自然中成長最好,亦不能有文字課程,不對兒童講歷史、科學、寓言。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在當時來說實在前衞,要孩子離開社會、學校,走進大自然的觀念,十八世紀不可行,在二十一世紀,2020年之先,同樣受到極大懷疑,難於實行。但難於實行,是否不可行,不應行?今天病毒大軍,欺侮世界的「疫」境之下,世界各地的學校,教育當局隨時都要學童與「返學」說不,因此,如何正視校外教育(Deschooling)的開展,顯然是刻不容緩!


學校是一社會組織,社會組織的存在與否要視乎社會的發展及其對時代的反應。毋庸諱言,香港特區學校教育與世界各地「先進」的教育體系是近親繁殖,其中幾點最為人詬病的,是課程的統一化、學校行政的教條化、學校給予教育的霸權化等。學校實施中央統一的課程,正正忽視了孩子發展差異的天性,強迫教育強令孩子在某一年紀必須學習某些課程。人的資質粗略來說可分上、中、下三等,統一中央課程的設計只能照顧大多數,即資質平均的一群,結果資優生及暫時不能有所發揮而被認為是資質不及的學生將會被犧牲。


教局應制定新方向政策


學校是組織,自然要在科層組織下運作;日久難活化,教育活動會趨向儀式化,歪曲了教育的原意。至於學校給予教育的霸權化是指學校有意或無意間混淆了「受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分別,且把學校變成唯一可受教育的地方,排斥了其他教育地點進行教育的可能性,如自家教育(home schooling)。香港學校教育的種種不足,現今在大疫情大催逼下,正好為校外教育提供了反思,乃至發展的契機。


在香港特區進行自家教育,究竟在法規上可行嗎?合乎香港特區的法律嗎?香港法律對兒童接受教育有所規定。在現行制度下,6至15歲的兒童必須強制性入學,即9年強迫性教育,違反者,會予以處分最高罰額10000港元及監禁3個月。


但香港法律仍有酌情的一面,是容許有特殊的「家教」個案,2014年全港有25宗,至2019年剩餘18宗!官方的數字以外,實際的個案可能多一些。一些宣揚、統籌香港自家教育的網站顯示有約178個家庭的孩子正接受在家教育。按香港今天綜合的情勢而言,採取學校與校外兩個不同的學習場所的混合模式(mixed mode),應是權宜及有效之計。


看來「校外教育」不能迴避,因此,教育局實在有必要成立「校外教育發展委員會」,制定方向及政策,闡明校外教育乃常規教育的一部分,可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促使學校在行政上配合,鼓勵社會各界的支持。事實上,每一學科、每一門興趣都能有這樣的光譜,讓校內及校外教育慢慢漸次發展,兩者可相互合作,產生協同效應。


「教育質素」不是一個恒久不變的教育觀念,它會隨着社會的發展而改變。舉例說香港七八十年代,仍有不少工廠,製造業仍是香港其中一主要經濟產業。那時「教育質素」可以理解為教育能否產出有足夠技術的工人、管理層。英語程度夠嗎?能否閱讀工具操作說明書?能否與外國廠商打交道?可以寫一封簡單的英文商業信函嗎?有否足夠的知識擔任車間組長?管理能力可以升任為廠長嗎?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若教育的重點只在知識、技能,單單是應試的「學校教育」,能否為學生建立正向價值的高質素教育,從而面對世情複雜,科學秒速發展,人文精神極需提振的「一國兩制」的香港教育!


長期停課衍生更多問題


銅錢的另一面是,美國哈佛法律學院教授Elizabeth Bartholet在Harvard Magazine期刊發出警告,在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期間,全美大約有5000多萬兒童居家學習,她擔心這批孩童長時間留在家中,會否成為父母虐待的對象。事實上,社經背景不濟的學童,若然學校長期停課,「學力流失」、「家庭相處」、「情緒抑鬱」衍生的種種問題,頗為嚴峻。但病毒強橫盤旋,一味高舉自由意志,主觀能動性,是無法走出病毒的陰霾。口罩年代之下,隨時不能上學校實體課已成為疫情的新常態,因此,以生命為重、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專業持份者和決定政策的政府,必須思考與行動落地,雙管齊下,如何有規劃、有對策將「校外教育」強化及優化,值得全民關注,大社會及政府高度重視。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1月9日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7
好正
3
心心眼
1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1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