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跨境金融商機
把握跨境金融商機

過去一年,新冠肺炎困擾香港和全世界,不過卻為金融科技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例如「轉數快」在2020年增長驚人,10月平均每天處理45.2萬宗實時交易,較之前年底升兩倍,涉及44億港元及4400萬元人民幣;而商業數據網站Statista估計,2020年有近七成香港人參與過網購。


香港金融科技業務固然增幅甚大,不過如果把版圖擴展至大灣區,更加前途無量。


由政府成立的諮詢機構金融發展局去年6月的報告指出,大灣區的融合日益增多,區內居民不論讀書、就業、旅遊以及探親等都往來頻繁,但要成就一體化生活圈,目前配套遠遠不足,因此商機甚大。


其中包括方便大灣區居民相互「即時、穩定、低成本及高效」的轉賬工具,以及覆蓋區內各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同時便利香港市民跨境開通內地銀行賬戶,還有以內地物業為抵押品的跨境按揭貸款等。


報告又引述2019胡潤財富報告,指出廣東省擁有600萬元人民幣資產的「富裕家庭」以至千萬元資產的「高淨值家庭」合共近百萬戶;即使2020年受疫情影響,這些家庭戶數減幅不大,數量仍居全國第二,主要集中於深圳、廣州和佛山,他們對財富配置有重大需求。


可是,以上種種商機暫時仍未能實現,其中主要是香港和內地在體制、法規、文化等的差異,也是國際間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人就提出以「監管沙盒」讓金融監管機構在可控情況下,探索跨境金融的種種可能性。


例如在2018年,英國的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籌辦「全球沙盒」,讓創新金融產品作跨國測試,不過,跨國服務仍然舉步維艱。香港金管局指出,以最普及的支付為例,「轉數快」效率再高,目前仍只限本土使用,跨境支付停留在效率低、成本高、透明度低的階段,使我們難以「無遠弗屆地進行實時的跨境資金調撥」。


因此,筆者樂見金管局近日就跨境支付有不少進展,除了與泰國中央銀行研究如何利用央行數碼貨幣及區塊鏈平台去解決跨境支付的各種問題外,也致力把「轉數快」拓展至香港人常到的外地旅遊熱點作支付工具;並且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究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的技術測試,為未來中港居民零售消費支付增添一個選項。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近年在金融科技上已經做出一點成績,要奠定香港作為「亞洲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政府和私營機構以至大眾的協作不可或缺,這是我過去幾年一直倡議的,也是智慧城市致勝的關鍵。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1月6日


原圖:政府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7
好正
2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