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台北市長柯文哲醫生,除了以無黨派身份打敗國民黨讓人注視,另一個叫台灣人另眼相看的特質,就是他從來不忌諱自己的弱點,甚至直接了當向傳媒自爆缺失。
譬如,他在台大醫學院花了二十年時間、試了十次才通過考核成為台大教授;又譬如,他有個亞氏保加症的大兒子。亞氏保加這個名字,也因為柯文哲在選舉期間常常提及,在台灣引起一定社會關注。
第一次認識亞氏保加孩子,是在我家女兒唸小學的時候。她有個同級同學,行為偏執,溝通及社交都有問題,情緒敏感,脾氣難測,但學業成績卻很厲害。
該孩子有個奇怪的執著,就是不能讓人家摸他的頭,誰不知就裡一碰到他頭顱,他就會一拳揮過來,被他的冷拳打過的人,不計其數。他不吃豬肉,只有他媽媽做的肉碎,他才肯吃。
亞氏保加孩子一般都較執著,正如柯文哲的太太教大兒子「過馬路時先讓車子過」,以後,那孩子即使見到路上沒有車,他都堅持不過,硬要等到有一輛車駛過了,符合了「先讓車子過」的守則,他才肯過馬路。
往壞處看,那是痛苦的養育過程,但身為醫生的柯文哲夫婦,決定不用「治療」和「矯正」之法,而是改變自己,以欣賞角度去適應孩子的特質。
舉個例,兒子坐捷運時一定要一個站一個站的唸着路線,於是,以後跟孩子坐地鐵,他們一上車便告知兒子下車站,然後夫婦倆安安然閉目養神甚至大覺,因為有個偏執的兒子在身邊數車站,他們一定不會坐過龍。
所以,當生命中遇上一些不能改變的事實,先接受、適應,再慢慢找治療之法,才是正路。育兒如是,處世亦如是。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5年1月13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