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地理資訊系統 規劃大灣區安老
善用地理資訊系統 規劃大灣區安老

期待已久的《智慧城市藍圖2.0 》( 以下簡稱《藍圖2.0 》)終於在12 月10 日推出,連同2017 年的70 多個項目,今次有約130 個,數量無疑增加了近一倍,值得鼓舞。不過今天全球競爭激烈,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挫本地經濟下,我們更需快馬加鞭,因此我要對這份《藍圖2.0》尤其創科方面提出以下問題:


(1)私人機構開放數據


去年7 月,時任創科局長回覆立法會議員的提問時,曾經表示除了繼續開放政府數據,也會鼓勵私人機構例如停車場仿效。剛推出的《藍圖2.0》中,政府依然表示「鼓勵公私營機構開放數據」,政府可否展示有什麼具體措施和時間表?政府又會否考慮訂立確切的指標,要在若干時間內要有一定進展,令人更清楚工作成效,毋懼承諾變成空談?


(2)空間數據共享平台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 CSDI )這個於2022 年會正式啟用的一站式數據超級市場,有助刺激創新,有利創科發展。目前地政總署已為近百個公共設施,設立方便易用的網上地圖界面,非常可取。


不過,CSDI要成功,所有政府部門和公私營企業都需一同協作,開放數據以(i)機讀格式;並(ii)連繫空間地理位置。故此,政府應公布哪些部門在過去18個月和未來一年有遵從以上原則,讓我們見到政府和各個公私機構的合作,一起豐富這個數據平台的內涵,同時鼓勵連結市民,令平台可以得到廣泛的實時資料更新。


(3)互動地圖儀表板


今年2 月初新冠肺炎爆發之際,謠言滿天飛,我們一群資訊科技界義工協助政府推出一個疫情互動地圖儀表板,其中的地圖和數字令市民易於理解最新情况和掌握真確資訊,因此廣受歡迎。


今次《藍圖2.0》網站也加入6個儀表板,分別就出行、生活、環境、市民、政府和經濟展示相關數據,不過就與《藍圖2.0》的主題並不完全對應。例如「智慧市民」措施,主題是推廣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提升科研實力、促進創業創新等。可是,儀表板內容相當分散,只有「按教育程度劃分的從事與資訊科技相關職務的就業人數」和「研發人員人數」貼近,其他如全日制學士學位人數、大中小學人數、教育機構數目等都沒有命中主題。我建議增加以下資訊:


ICT工作——


資訊及通訊科技(ICT)就業人數(高科技產業如電子產品、生物科技、電訊等公司,與其他企業內ICT 職位增減);


修讀STEM 大專課程學生人數和男女比例;


外地引入和本地外移的資訊科技/知識型工作者數目;


科學家、研究員和工程師的人數。


創新能力——


各個青年創業基金和計劃投入金額、參與人數、新增初創企業及職位數目、後續成功率(如創業後公司能維持若干年或被收購);


再工業化情况,如投資、生產力、收入、職位空缺等;


重大科技項目、成功申請專利的數目;


業界和非業界在科研的投資等。最理想是,以上資訊都包含近5 至10年的情况,讓人看到當中變化。這樣,這個儀表板不單方便市民掌握創科發展的最新情况,亦可用作衡量本地的新經濟發展是否達到以創新驅動的理想模式。


如此一來,我們便可裏應外合,多方面促進香港創科和新經濟,也提高市民對這些政策的認受性,有助推動參與,有利香港智慧城市發展更上一層樓。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20年12月21日


原圖:政府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4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