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庭耀的香港民意研究計劃於日前公布了9個紀律部隊的民意評分,從媒體報道,其評分結果如下:
「民研在11月下旬透過隨機電話訪問的方式,成功訪問了1,085 名香港居民。結果顯示,紀律部隊之間的相對排名在過去6 個月沒有太大變化,消防處獲得81.0分再次成為市民最滿意的紀律部隊,第2 位為醫療輔助隊,評分為78.2 分,第3 位為政府飛行服務隊,其評分為65.7 分。
而位列第4 至8 位的是海關、入境處、民安隊、廉政公署和懲教署,評分分別為64.5 、63.6 、62.9 、56.1 及52.1 分。警務處的最新評分為40.3分,雖然較之前有上升,但仍然為各個紀律部隊當中最低,當中有34%市民給予0分。」
這類型的紀律部隊評分,已經進行了一段長時間,憑印象和記憶,當年更是紀律部隊自己掏腰包,自行付費予鍾庭耀進行調查,當時一眼已經發覺大有問題,但個人一向少管閒事,所以沒有公開提出過任何意見。
以公帑進行調查,必須用得其所,隨機的電話訪問,其結果有其自身的局限,在這局限之下,其所得數據,就一定要在這個局限下解讀。這種局限,不要說一般看新聞報道民調結果的一般市民讀者不會明白,就算當年委託鍾庭耀進行民調的一些紀律部門,其主管也可能不大了了,結果就導致誤解和誤讀。當然,事到如今,個人相信,這些調查,是由鍾先生自費,而不再是由紀律部門代付納稅人的金錢!
大概10多年前,嶺南大學的饒美蛟教授就跟鍾庭耀打過筆戰,戰場就是鍾庭耀做的8間大學民意調查,當年饒教授所提的質疑論據,其實大部分可以用到今次九大紀律部隊評分的場景上來。當年饒、鍾的筆戰,在網上仍然可以找到,有興趣的讀者仍然可以查看。
向1000多名市民,詢問他們對九大紀律部隊的評分,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對於飛行服務隊,市民可以如何評分?對於懲教署,市民可以如何評分?
個人相信,那1000多個市民,幾乎沒有一個對這兩個部門有第一身的感受。訪問員打進電話,要那被抽中的1000 多名市民去評分,他們可以如何評?他們打分數,完全是憑印象、憑感覺,這就是做這類民調的局限,說穿了,這是觀感上的評分。但看評分結果的市民讀者,又不一定知道這個局限,他們可以有自己的解讀,把這些印象和觀感評分當成服務質素評分、當成滿意評分等等。但實際上,絕大部分市民都沒有用過某幾個紀律部隊的服務,碰也沒有碰過!這種錯誤解讀,可以造成許多誤解和傷害。
那些接受民意調查的紀律部門,就算有接觸,但也不會深。現時大家在口岸過關也多是採用自助形式;甚至廉政公署,也是看新聞多於用服務。一旦以印象來打分數,那就不止是上述局限的問題,也會受到近期的新聞或事件影響,而影響的因素,也不是基於共同基礎,例如一連發生幾宗嚴重的貪污案,有可能對廉政公署的公眾形象出現正面,又或者負面的影響。如果電視最近播出有關以某紀律部隊為題材的電視劇集,並且由深受歡迎愛戴的小生花旦扮演該部門的部隊成員,結果又會提升該部門的形象。印象就是印象,這些印象受眾多因素影響,至於一些沒有什麼新聞,亦沒有和一般市民接觸的部門,其評分就會出現趨中性,無譽無咎,平平穩穩。
紀律部門性質不同 民調不應一齊做
如果九大部門都是同等工作性質,大家都憑印象打分數,那勉強還算是有共同基礎。但有一些部門,就和市民生活有較為緊密的聯繫,例如警隊是執法部門,不要說近一年的社會運動和政治事件,就算是日常生活,也是「失分易、得分難」的工作,單是交通問題,已經令許多市民不爽。違例泊車、禁區上落、超速駕駛等罰款,都讓人氣惱,更不要說是的士司機、貨車司機等交通從業人士,你叫他們給警察打分數,他們又不是憑印象打,而是憑抄牌罰款的經驗來打分數。和消防隊伍一比,不要說市民有沒有看過《烈火雄心》等電視片集,就是比經驗,消防隊大者救火滅火,小者救貓救狗,和盛惠三四百大元罰款、扣滿分之後停牌,根本不能相比。
所以這些紀律部門,真的要做民調,想了解公眾對他們的印象,他們也可以做,但不應一齊做,因為性質不同,沒有共同基礎,所以沒有可比性,一比之下,一定是警隊吃虧,因為工作性質就是吃虧。當然,相信今次的民調不是受紀律部隊一起委託,但結果對警隊不利則完全可以預料得到。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民調:信任警隊百分比相當高
對警隊的民意調查,我們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也有做,而且結果很有啟發性。我們問得很有針對性,那是要求市民對警隊的信任度來表態:是信任、不信任,還是一半半?詳細結果不在這裏引述,但簡而言之,就是信任和不信任出現兩極化。但如果就只以對警隊表達信任的百分比而言,則是相當高,排列下來,不但比特區政府、行政長官高,也比香港法院高。如果只是用鍾庭耀那種給九大紀律部隊的印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20年12月10日
原圖:政府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