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年發展提供更多選擇
為青年發展提供更多選擇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李慧琼


過去一年,受到社會風波以至疫情影響,香港經濟以至勞工市場,飽受衝擊。最新失業率攀升至百分之六點四,創十六年新高。打工仔首當其衝,隨時要面對減薪裁員、停薪留職等威脅。不過,對於剛畢業或者工作經驗不多的年輕人,求職更加艱難,機會更加渺茫。根據勞工處資料,二十至二十四歲失業率升破兩成,失業人數較三至五月,增加超過五成,預計升勢在短期內難以扭轉。


青年失業問題漸趨嚴重,政府做好失業援助,固然是責無旁貸,但與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特區政府更需要為青年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筆者認為這方面的工作可分三大方向。其一是檢視內部。政府早前承諾在未來兩年創造約三萬個有時限的職位、聘請超過一萬個公務員,同時僱用約五千名短期青年實習生。對於這些承諾,我們會密切監察,不會讓政府「走數」,更會責成政府因應就業市場持續惡化,加大創造不同職位的力度。


其二是聯繫各界。政府部門帶頭增加職位,固然是好事,但相對於失業大軍,始終是杯水車薪。所以筆者促請政府要積極與商界企業合作,並提供適切的誘因,包括設立配對基金或者薪金資助,為期最多半年至十二個月,鼓勵企業為本地青年提供及開創更多職位;亦要引領制訂職位配對計畫,為青年提供更多拓展事業的機會。


事實上,財庫局早前便在防疫抗疫基金下動用一億二千萬元推出金融科技「千人計畫」,資助一千家企業新增一千個金融科技職位。


對症下藥 推動港青灣區就業


其三是放眼大灣區。疫情之下,本地經濟一潭死水,反觀大灣區正在高速發展,機會處處,香港政府應該用好這個優勢,為港青發展提供另一個選擇。無庸諱言,對於北上發展,香港青年普遍意欲不大,主要是大灣區工資水平較低、對內地觀感較差、不認識當地規劃發展政策,以及當地就業市場資訊不充足等等。可見,若要推動港青到大灣區就業,特區政府必須對症下藥,否則只會事倍功半,難見成果。


為此,筆者期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盡快成立,以推展包括支援青年就業的工作,更期望青年朋友要把握好這些機遇,積極配合國家發展策略,拓闊自身視野及空間,也為大灣區經濟做大做強出一分力。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20年11月11日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6
好正
4
心心眼
1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1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