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交流劃紅綫 除勾結惡名
官商交流劃紅綫 除勾結惡名

被喻為香港史上最重要刑事審訊的許仕仁貪腐案,經過歷時7個月的漫長聆訊後作出判刑,4名罪成被告分被判囚5至7年,刑罰相當重,引發公眾關注,亦向社會傳達強烈的反貪腐信息。

官商勾結不能容 交流卻必要

然而,官商勾結不能容,但官商交流卻不可免,要重建廉政和法治,不能借個別個案進行敲山震虎,而應以透明化、規範化去處理利益衝突,更應為官商私結劃下清晰紅綫,避免出現草木皆兵的肅殺。

這宗世紀巨貪案引起全城關注,不僅因為涉案者是達官貴人,而且因為有關判刑,被視為公義能否得到伸張的量尺,社會輿情早有定見,未審先判的意味濃郁。結果,無論是裁決和判刑,都一如公眾預期,在5名被告中,只有一人無罪,其餘4人都罪成被囚。法官更直言,案中披露的證據令法庭感到驚訝,令人聯想到官商勾結。

須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只要參與貪腐勾當,不論其背景身份,也不理會有否取得實質的對價利益,都應受到法律制裁,這既是正義的彰顯,亦是對廉政和法治的鞏固和維護,更是對躲在暗角的貪腐分子直接打敲的喪鐘。

全方位檢查 重擦廉潔招牌

愈高級的官員、愈崇隆的富商受到法律制裁,表面上固然展現執法者打擊貪污腐敗的決心和力度,實際上卻反映利益裙帶觸及管治階層的高度與廣度,以及對社會體制和公平營商現況的衝擊強度和破壞度。茲事體大,絕對不能以個別個案作為示範單位,而應以全方位的角度去進行檢查,重新擦亮香港廉潔的金漆招牌。

廉政建設,一直是香港引以為傲的競爭優勢。可惜,香港的廉政聲譽近年卻持續受到衝擊,在國際間的廉潔排名持續下跌,由去年的15位跌至今年的17位,反映國際社會對香港的廉潔印象減分。另外,2014年3月出版的英國《經濟學人》,推出由其製作的全球「裙帶資本主義(crony-capitalism)指數」,香港在2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列榜首。所謂「裙帶資本主義」,意指政府讓財閥或其親屬、代理人出任重要職位,藉此輸送利益,套用港人熟悉的說法,就是「官商勾結」。

欠反壟斷法 裙帶經濟易失控

雖然《經濟學人》的報告本身語焉不詳,但根據榜單提供的數據和綫索,還是不難發現香港的裙帶經濟模式之所以會近於失控的關鍵,首要原因就是香港極度缺乏各種反壟斷、促進公平競爭的法規,而政府更是被動地扮演「守門員」,對於主動促進競爭則是既無心也無力。財閥獨大,貧富懸殊,其實是政府在社會財富再分配方面不作為,或作為不力的後果。

必須指出,官商勾結既被視為罪惡淵藪,但官商交流則不但要持續交往,更應深化交往,因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都離不開商界支持,而官員關心企業發展更是其工作本份。需要注意的,是為官商交往設置規範,包括落實前首席法官李國能的《防止及處理潛在利益衝突獨立檢討委員會報告》中的建議;亦要為官商勾結劃下紅綫,避免官商交往超過了度,變成了權錢交易,甚至官商成為了一根藤上螞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2014年12月31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