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抗戰歷史文物徑 親身體驗愛國精神
建抗戰歷史文物徑 親身體驗愛國精神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日本侵華戰爭早成過去,但對於中國人、對於中國香港人而言,這絕對是一段不能遺忘的歷史。


抗戰爆發後,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為抗擊日寇,新界原居民子弟在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領導下成立港九獨立大隊。在被日寇侵佔的三年零八個月裏,港九大隊四出打擊和牽制日軍,並參與營救大批抗日愛國人士,其間最少有115名烈士為保衛香港獻出生命。正如曾訪問多位抗戰老兵的香港歷史研究者邱逸所說:「他們那批人,真的是抱着愛國主義的理想去參加這場鬥爭的,國難當前,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願意犧牲自己。」


事實上,愛國精神一直都是香港精神的一部分。從抗日戰爭一直延續至六十年代的「反英抗暴」以及七十年代的「保衛釣魚台」等社會運動,都體現香港人的愛國情懷。令人遺憾的是,近年部分香港年輕人對歷史的認知只停留在教科書片面的內容,沒有深入了解和感知,小部分人甚至漠視和曲解歷史。


近年來種種觸碰到社會底線的事件,都表明了愛國教育的缺失。每次當局提出(或只是探討)推行國民教育、愛國教育,就會觸碰攬炒派的神經,大肆煽動市民反對,當局亦疑礙於公眾壓力,未有切實推展愛國教育。其實,除了課堂外,我們可以利用現有資源進行愛國教育。


港九大隊抗日遺跡遍布港九新界,當中有部分是鮮為人知。這些遺跡屬於本港珍貴的歷史資源,如果將它們修復維護,配合系統管理,開放給公眾參觀,不失為愛國教育的新路徑。事實上,早前已有學者及民間團體建議,將遺跡串聯起來發展成抗戰文物徑。


譬如曾是港九大隊重要活動地點的西貢。大隊就是於1942年2月3日在西貢大網仔黃毛應村成立,從此肩負起打擊日軍保衛香港的使命。西貢不少村落至今仍流傳着許多軍民協同抗日的故事,例如,昂窩村的婦女凌娘曾用草藥救治受傷的港九大隊隊員、北赤徑村聖家小堂是港九大隊基地……當局應考慮有關建議,將山寮、昂窩、黃毛應、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北潭涌、赤徑等地串聯起來,發展出一條西貢抗戰文物徑。而沙頭角則是港九大隊沙頭角中隊主要的活動地區,當地保留有人稱「香港抗日第一家」的羅氏家族老屋,現在已是三級文物建築,附近羅屋、鹿頸、烏蛟騰等村莊亦有諸多可考證的村民抗日事跡。當局可以羅家老屋為起點,聯繫南涌羅屋村、鹿頸村和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的抗戰文物徑。


此外,大嶼山在抗戰史上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當地有尼姑庵曾收留並悉心照顧養病的港九大隊隊員;寶蓮寺住持筏可法師則不顧自身安危,危難之時掩護戰士逃脫日軍搜捕,他們的事跡不應該被忘記。若以寶蓮寺為中心,輻射周圍有抗日傳統的村落如水口村、大澳、馬灣涌、牛牯朗、梅窩等地,亦可以發展出一條大嶼山抗戰文物徑,以便信眾及普通市民了解這段特殊的歷史。


親身感受的歷史之說服力遠勝過教科書的說教。香港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之餘,如果可以被鼓勵走出課堂,到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相信他們對歷史的認知會更加深入,亦會了解到今日的安逸生活並非那麼理所應當。普通市民亦可以在行走文物徑的過程中直觀了解香港的抗戰歷史。相信隨着公眾對歷史了解的加深,部分市民的偏見會逐漸消散,香港的愛國教育亦能看到光明的前景。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20年10月27日


原圖:政府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8
好正
3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1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