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甘文鋒
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1952年建成,是歷史最悠久的戲院之一,代表着香港昔日繁華的電影業市場。曾在此演出的世界頂級大師或組合多不勝數,包括英國作曲家Benjamin Britten與男高音Peter Pears、小提琴家Isaac Stern、 爵士單簧管大師Benny Goodman與樂隊、日本松竹歌舞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本地著名女高音費明儀、風靡全球華人的歌后鄧麗君、粵劇組合「大龍鳳劇團」麥炳榮、鳳凰女等等,大多數均為香港首演,令皇都在本地表演藝術史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不過,皇都戲院經歷多次改建,1995年的四級大火更令不少地方變成頽垣敗瓦,滲水、批盪剝落隨處可見。最終皇都戲院於1997年結業,其後被改建成桌球室,輝煌一時的戲院及超等座都已被廢置。可喜的是,皇都戲院終由新世界發展統一業權,新世界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強調,將盡力研究復修皇都戲院,並活化成文化藝術場地,重現昔日輝煌。持續近五年的皇都戲院保育戰,總算圓滿落幕。
保育皇都戲院,無疑較拆掉再興建一座新建築物,更花精神心血和金錢,但新世界卻敢向高難度挑戰,把歷史文化放在第一位,不惜工本,聘請多個國際與本地保育專家,計劃令這座古蹟重拾生命力,這勇氣及使命感值得本地企業效法。而從這個項目可以見到,香港地產家族的接班人,在思考發展時,也不單單是向錢看,也會更留意社會價值及歷史價值。
未來本港華資地產商第二或第三代將陸續接棒,鄭志剛在接掌新世界大小事務後,的確交出亮麗的成績表,如與港鐡合作的大圍站新樓盤柏傲莊開賣成績理想,短短6日累積票數衝上逾2.27萬張,成為1997年後首輪收票最強勁的新盤。去年開幕的尖沙咀K11 Musea,成功將藝術欣賞、人文體驗、自然綠化、商業與科技,以及零售融合,成為香港新一個打卡熱點。除了香港的保育及藝術項目外,新世界亦積極發展大灣區的其他城市,計劃斥資逾百億元,發展深圳太子灣大型一站式綜合項目,可見其視野及抱負。
香港社會整體而言對富二代有一種不屑的態度,固然有部分富二代坐擁豐厚資源卻對社會沒有貢獻,但當中亦有不少有心人,願意在發展公司生意之餘想方法回饋社會。猶記得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新世界斥資約千萬,與本地創科公司生產新一代低成本殺菌口罩,免費向有需要人士派發口罩。
種種事蹟顯示,新世界銳意打做新形象。而作為香港人,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新一代接班人願意肩負更多社會責任。香港經常說要官民商合作,今天政府已是跛腳鴨,難有作為。現在希望的是大財團有更多良心企業,與民合作,在社會發展方面做到更多。
原圖:文匯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