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問:為什麼這代年輕人完全沒有國家觀念?我先反問:到底回歸這廿多年,我們又給下一代什麼國家觀念的土壤?
植在什麼土質、淋多少水、施什麼肥、日照時間多少……都是決定農作物長成什麼樣的重要因素,育人也一樣。
早前進戲院看中國女排故事電影《奪冠》,散場時聽到一對年輕男女這樣評價:「這套戲相信只有喜歡排球的人才覺得好看……」
這年代肯進戲院看《奪冠》的年輕人應該不會是黃絲港獨,但這樣的觀眾都感受不到電影中的家國情懷,就是因為他們的成長環境欠缺了某種土壤。
我們是親眼看著中國女排站上國際舞台那代年輕人,老實說,第一次看比賽,我連一局打幾多分都未知,球例賽制都是邊看邊問,那時好多人和我一樣,是因為中國女排才認識排球、愛上排球。
那些年,我們在電視機前為女排哭過笑過吶喊過,彷彿跟朗平、張蓉芳一起戰完一仗又一仗,中國贏了、國歌奏起,對年輕人來說,這樣的國民教育,比一切植入式灌輸更加奏效。
回憶再倒帶,又看看我爸媽那年代。
小時候,媽媽的五桶櫃上放著一張不是我爸的帥哥照片,上面有個簽名,寫著「李富榮」,我不知他是誰,只知是媽媽的偶像,直至那次被爸追打……
我爸本是個好好先生,從不罵人,更不打孩子。我第一次被爸爸用籐條狠狠鞭打,是因為我擋著他追看黑白電視上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當時中國隊兩名最強球星莊則楝和李富榮正在爭冠軍,從此我也記住這兩個名字,我就是因為他倆被打的。
時光機再往上推,就要跑進歷史長河。
自昨天(10月18日)開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晚上8時黃金時段,一連三日會播出大型抗美援朝歷史紀錄片《為了和平》,那場慘烈戰爭,卻是當年美國唯一一場敗仗。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視死如歸,今天由一個個鬼門關上走過一圈的老兵口中憶述,那是最好的國民教育。
紀錄片全國播放,就像當年的乒乓球錦標賽、世界女排大賽,全國上下,在中美關係又如箭在弦的關口上,一起經歷、一起吸收、一起感受那段歷史,國家觀念,就是這樣滋長的。
回歸之初,我一直有個疑惑,就是香港既是中國一部分,為什麼我們沒有一條完整的中央電視台頻道?可能你會說,年輕人連TVB都不看,怎會看CCTV?問題是,23年前,大家還未走到那麼極端,如果當年就有CCTV,所有國策、國家發展、大國重器怎煉成、綜藝節目的日新月異、歷史劇的默默教化……23年後的今天,香港人對內地的認知不至於那麼貧乏、甚至誤解。
這只是其中一種土壤,也是最便捷最不費成本的一撮土,缺了這把土,年輕人就永遠難以跟全國人同呼吸、共感受。
原圖:新華網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