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善煮,但愛吃,平日看報紙雜誌,最喜歡剪存的,一是旅遊好去處,一是食譜。百事纏身,外遊未必去得成,好未必懂得煮,但看看,都開心。
朋友說我傻,什麼世代了?坊間大把食譜書,網上要乜有乜,要做吃的,何需剪存雜誌咁落後?
或許我是個古老人,還是喜歡一揭一頁的實體,泛黃的舊報紙,是歷史的味道,且報章雜誌的飲食介紹,通常附有知識,我收藏的,不僅是食物,還有一碟菜背後的故事。
所以,烹飪書我獨愛陳紀臨與方曉嵐的,因為這對夫妻檔出版的是文化食譜,每道菜都有一點知識、故事,中國人的飲食後面要加文化二字,就是此意,吃對我們來說不純為裹腹,還是一種文化傳承。方曉嵐是我的大師姐,她和老公兩人都是廚神,夫婦倆近年當上飲食文化專家其實已是一種家族傳承,因為陳紀臨師傅的老爸就是上一代著名戰地記者、作家、食評家陳夢因先生,他們師承父業,把飲食文化發揚光大,近年以「陳家廚坊」的招牌,成為最勤力的飲食作家,一年至少出書兩本,寫的都是傳統舊菜,至今已出版十一本文化食譜了。
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勤力?方姐說,當世界愈來愈多中西合璧的時候,她們更要留住傳統,中國廚藝本來就是一種文化藝術,今天人人都在追求本土化,飲食,其實也是一種社會遺產,不容忽視。
最近陳氏傑作就是新出版的《最愛香港菜2》,幾個月前才出了第一冊,未夠半年第二冊已快面世。我從來沒想過有一種菜叫做「香港菜」,但翻開書中味道卻又是我們這代人常常吃的菜式。原來香港菜是綜合了粵菜、順德菜、粵西菜、客家菜、潮州菜等廣東特色,加上漁港特有水上人吃的文化,海納百川後,就匯集成我們天天吃的香港菜。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4年12月23日
原圖:maybird.pixnet.ne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