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因應逃犯修訂條例的爭議,由去年至今一直進佔國際輿論的焦點位置,而「止暴制亂」這詞彙,從未或缺在任何輿論版面的主場域,更甚者,當大眾的日常生活秩序受到嚴重擾亂,普遍輿論均從多個角度一同指向「止暴」及「制亂」的「急切性」和「必要性」,這一現像充分突顯反修例運動急速滑向暴力無底線對抗的邊緣,裂解社會大眾認知「繁榮穩定」為首要的香港核心價值。
仔細研究反對派的政治手段,由2014年違法佔中以至2019年反修例運動,其手段首先是挑起民眾參與社會抗爭的動機,其次無限上綱上線否定及排斥理性的民意諮詢,最後通過無節制的誤導扭曲與宣傳,全面分化香港與國家之間的關係,透過強大的政治動員力達到「排中、抗中」的惡劣勢頭,繼而全面收割政治紅利。
假如每次的大型政治運動,一如反對派所預設的劇本走,今日香港將不會出現高頻率探討司法改革的必要。細思極恐的地方在於反修例運動的恐怖暴力事態之持續發展,其問題根本是司法機關的法官,對於連串事件的判決,與社會大眾存有巨大的期望落差。雖然,反對派常以「勿把司法機關政治化」為由,強調司法獨立的重要性,惟法庭判案之判決卻未能體現公義及符合社會形勢的急速演變,對於制止眼前持續的恐怖暴力事件,的確未能收到半點阻嚇性的效果,從而引起大眾市民及輿論指向司法機關對於維護社會公義存有質疑。
過去一段時間,已有不少評論提出司法改革的建議,這裡不欲重複。反之,從現時兩大情況得以觀察,社會民情對於抗爭運動的「包容度」愈拉愈闊,若然在司法改革這一道路上,對於「黑暴」的恐怖行徑而不進行強而有力的反制,香港再次跌入反修例政治風暴2.0,也非「痴人說夢」。
2014年違法佔中運動所倡議的「違法達義」概念,是一種慢性「催化劑」,誘導大眾接受社會運動要透過「遊行及衝擊」的抗爭新模式,以達至爭取訴求的效果。不過,任何社會運動的強大政治動員與演變,從來都是「易放難收」、「失序難控」。去年反修例運動所提出「五大訴求」之一,其中包含「撤銷所有示威者控罪」,更是直接漠視法治的存在,全面合理化「無底線暴力抗爭」的行徑。假如大眾仍相信司法機關是作為維護公義的堅實堡壘,今日香港,對於司法改革的呼聲則不會愈發高漲。
不僅如此,隨著「黃藍經濟圈」的演變進入下半場,「排中抗中」的思潮會愈發擴大。當中的深層次含意是以往民眾「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的表現,不排斥與不抗拒任何與中國有聯繫的商品或資源,到後來或會逐步演變為明確的「立場對抗」,導致不抗拒或支持中國的民眾不敢表態,甚或至在表態後會「被起底」。這一波涉及衝擊「言論自由」的返祖現象,在過去一年頻繁出現。令人惶恐的地方在於社會民眾,似乎普遍接受這類挑戰社會價值之現像。怪不得有意見質疑,司法機關人員是否存有上述的顧慮而進行「自我審查」,導致全面拉開「黑暴」愈發瘋狂的暴力行徑。
事實上,社會大眾已經預見暴力行徑將會在今後的社會運動常態化。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有責任致力呼籲社會大眾推進司法部門進行徹底的改革,以助全面杜絕現時「黑暴」的瘋狂行徑。司法不改革,勇武定會常態化。
細心一想,反修例運動發展至今,當中爭取的訴求已全面演變為全民反中的運動,政客意圖區隔中港關係,塑造中國與香港的情況由「人民內部矛盾」轉化為「敵我矛盾」,分離香港,自我圍城。當香港與中國的聯繫完全斷絕,的確會缺乏誘因,促使「優秀人才」來港發展。社會大眾不會擔心「優秀細佬」逃離香港,只怕只是香港從此失去再次騰飛的機會。
圖片來源:文匯報、大公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