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臉書上分享了一個她和10 歲女兒的小衝突:我對孩子說:「你不要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她說: 「那你為什麼經常鬧我!」無言。
我本想說,朋友間不要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否則人人都會對彼此看不順眼……我確實用了我的標準來衡量她,否則我不會鬧她。這當中確實是雙重標準,但我解釋不了。
我不願再說,她是小孩,但我確實是家長……許多朋友留言,有的讚賞孩子急才,有些慨嘆今日家長難做,我看罷,不知說什麼才好,只按了個讚,作為父母的我,說老實,幾乎一直都用自己的尺來量度孩子。
「你怎麼講極唔明?」
「你幹嗎做得這麼慢?」
「你吃那一點點東西就叫飽?」
「……」
父母以大人標準看孩子
講極唔明,通常是在數學科。譬如方程式,我家3個孩子都在那裏跌跤,用孩子的標準,因為她們真的不明白又X 又Y 的數怎可以計出答案來,或者那知識的深度已超過她們的理解能力;但以我的標準,一早懂的方法,恆用了半世的技巧,手到拿來,怎麼講極你們都不明白?
「你是大人,你梗係明啦!」孩子通常這樣反駁。
「那你班上的同學跟你同齡了吧?不是大人了吧?人家懂,你都應該懂!」我反擊。
「媽媽,我想知道,你讀書的時候,是不是老師教什麼你都懂?是不是同學懂的你都懂?」她們不是挑戰權威,是真誠的問。
回憶讀書時不懂的感覺
對啊,老師教的,我不盡懂,人家覺得很容易的,有些我連明白都有難度。只是念書的日子離今日太遠,我們早已忘掉那不懂的感覺。於是,不知不覺用了另一套成人的完美標準來量度孩子。
「是的,有些東西老師怎教我都不懂,但唔知點解好多同學都懂,而且一講就明!」我向孩子剖白。
「是嗎?你都會唔明?是什麼?有什麼是媽媽都唔識的?」孩子眼中,媽媽從來都是鐵甲萬能俠。
「物理的電阻、數學的微積分,人家一點就明,我一見就頭痛!」我說。
「啊,就跟我們看到方程式一模一樣!」孩子興奮,如遇知音。
「別拿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當我們要用這句話來給孩子施教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用大人的標準來量度孩子。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3年10月15日
圖:ixiqi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