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億人月入平均1000元之謎
六億人月入平均1000元之謎

本文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雷鼎鳴

 

上周有位中學同窗謝錦明突然致電問我一個我注意了一段時間的問題。謝是位白手興家的企業家,也是我母校「華仁一家基金」的創辦人之一,其努力惠及過無數師弟,大家都只管叫他「仔哥」。仔哥來電時語帶疑惑,他不明白為何李克強會說,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三萬元人民幣,但是六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年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一千元左右。」

 

仔哥的疑惑很直接。他過去在內地有生意,從前招聘員工時薪水很低,幾百元一月便有大量民工蜂擁而至,但近年早已不是這麼一回事,三千五百元僱不到員工,就算派人到較偏遠的農村逐村找人,常常也乏人問津,怎麼會有六億人每月收入只得一千元?但李克強貴為掌管經濟的總理,也沒理由弄錯。

 

仔哥在實踐上的觀察不會有錯,我們也可注意另一點看似奇怪的數字,去年中國GDP只稍低於一百萬億人民幣,人口接近十四億,那麼二○一九年人均GDP應是七萬一千四百多元人民幣,怎麼與李克強所說的三萬元有如此大分別?

 

這些數字相互之間其實並無矛盾,只是各自代表不同概念而已。先說人均GDP與李克強所說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差別。GDP包含一國總體的收入、生產及需求,它們應都是等值的,按中國的統計口徑,總體收入包含居民、企業,及政府的收入。李克強所說的是居民的平均收入,不包括企業及政府收入,所以一定遠低於人均GDP。我們若再仔細一點,可注意他說的「可支配」的收入,即是要繳交的稅、社會保障支出或贍養支出等項目要從收入扣除掉。

 

再說人均的概念。中國十四億人口中,有工作的不足八億人,退休長者、兒童、家庭主婦等大多是不工作的,一個三人住戶若只有一人工作,工資三千元,那麼這家庭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便低於一千元。從仔哥的觀察可知,工資每月低於三千五百的人從前很多,現在則較為稀有,在城市中尤其如此。

 

為方便起見,我們可統一使用李克強所引用的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此數會遠低於人均GDP及市場上的工資。《中國統計年鑑》尚未提供較齊全的最新數據,所以我只能用二○一八年的數據。在這年,全國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全年為二萬八千二百二十八元人民幣,有六成人口住在城鎮,他們的可支配收入為三萬九千二百五十一元,農村的平均是一萬四千六百一十七元。全年才有此等收入,尤其是在農村,平均每月只有一千二百餘元,人民還可以生活下去嗎?除了進口貨及奢侈品,內地平均物價遠低於香港,農村尤其如此,這是要注意的。更重要的是房產。中國有接近九成人住在自己擁有的房屋內,雖有人仍要每月支付按揭,但大多數人卻不但不用像港人般害怕房屋貴,而且房屋的升值還可增加他們的帳面財富。我們不用把香港的條件套在他們身上。

 

這當然不能說中國沒有貧富差距問題。我們可把中國人口按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劃分五等,最窮的五分一,人均可支配收入二○一八年只得六千四百四十一元,次窮的五分一,則是一萬四千三百六十一元,這些數字顯示最窮的四成人,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稍多於一萬元,也印證了李克強所言,約有六億人平均每月只支配到一千元。

 

事物總有正反兩面,中國有六、七億人口近年才脫貧,他們現在離中等收入的水平仍遠,但中國總也有一批先行者較早地進入小康或中產收入行列。仍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標準,二○一八年有五分一的全國人口年均收入近七萬一千元,他們絕大多數都住在自己擁有的房屋中,這二億八千萬人已經可被稱為中產階級,他們的人數及平均收入都會繼續上升,這也許已經是世界人數最大的中產群了。這些人很多都受過高等教育,有強大購買力,也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從國力而言,這批人的知識與經濟力量將可挑戰美國,人數上,未來會是遠超美國。美國政府對這群中產會又愛又怕,愛的是他們構成了一巨大的市場,怕的是這群人會含大量在科技上可挑戰美國的人才。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 2020年9月4日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4
好正
1
心心眼
2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1
嬲爆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