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秘書長羅崑
港區國安法出台前,有輿論斷言會引發香港社會的反彈,重演2019年修例風波「黑暴」催毁社會安寧的一幕;直至人大常委會根據憲制依據,決定將立法會選舉押後至少一年,中央的顧慮,是把港人健康及福祉立於制高點。
誠然,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除有少數激進分子意圖再度挑起社會內耗與撕裂,大多數港人已回歸理性,社會也普遍接受了港區國安法的落實。
事實上,面對來勢洶洶的第三波新冠肺炎在香港大爆發,港人因去年的持續政治動蕩以至直視擺在眼前的現實生活困境,假如仍沉溺在政治議題包括倡議「港獨」的訴求紛爭,無疑只是助益於政客消費港人對社會不滿的情緒,卻解答不了港人實在面對的生活焦慮與無力感。
社會上對港區國安法的回應,證明大部分港人選擇了回歸現實,深諧港獨是條不歸路。
但必須指出的是,建制派要藉由是次押後立法會選舉的契機,加快樹立中央在香港的管治權威,打破利益集團對政治話語權的絕對控制,使中央重建香港社會秩序、財富公平再分配及社會階級流動性的重大舉措得以彰顯。
要有效落實中央管治權威,首要認清反對派撕裂社會的手段,讓理性回歸社會,重啟經濟民生問題的再聚焦。
較早前,反對派就就立法會議員延任一年的爭議上,「總辭派」及「主留派」的理據也拆射出「民主派」與「抗爭派」的利益分野。由去年的反修例事件開始,抗爭派佔據了整場運動的主流,在很大程度上,民主派只是被「牽住走」,失卻運動上的話語權。最終要靠反對派的最大媒體主動拋出「和勇不分」的整合路線,致使民主派不被失焦於公眾視野,惟造成民主派日後的立場論述及定位愈發尷尬。
需要知道的是,抗爭派所倡議的本土意識,是一種情感上的紐帶,強調「手足」對外和內部的團結,由毆打政見不同人士及破壞所有與中資有聯繫的企業,其暴力抗爭的手法是突顯「本土意識」與「國家意識」的相互對立與水火不容。
2010年,民主黨本可藉由與中聯辦政改談判的良機,全面帶領民主派路線走入「忠誠反對派」的要角,從而長期佔有政治上的話語權,與建制派做到「分庭抗禮」,共同解決香港經濟民生之困境。惟民主派對於「國家意識」的認同上,多年來一直「曖昧不清」,既想排中抗中,又不明確打擊港獨路線,最終全面引爆「本土意識」與「激進暴力」主義的抬頭,直接催毁香港社會的安寧。
經濟民生才是香港長治久安的根源,也是建制派與民主派共同面對的課題,現在是民主派做出選擇的最好時機,理性的選擇,才能為香港的未來引向理性的結局。
正如近期議論不斷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民主派看似在輿論上佔據上風,但終究迴避不了將要走入抗爭路線上的認同。民主派必須臨崖勒馬,選擇與中央及建制派走在一起,明確服膺於社會上主流理性的民意,留任議席並繼續履職,才是對香港市民負責。
但民主派若然選擇及屈服於抗爭派的淫威,錯誤引導香港抹走「國家意識」的認同,全面走入暴力攬炒的抗爭手段,造成只有「沒有暴力,哪有議席?」的惡性循環政治路線,民主派將會是名副其實推向香港跌入黑暗深淵的歷史罪人。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