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理解「雙循環體系」
準確理解「雙循環體系」

8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開了一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座談會名單都是目前經濟和社會學上最權威的學術領袖,習主席本人亦作了講話。座談會主要是針對編制中的「十四五」規劃全面聽取意見,而近日引起廣泛討論的「雙循環」——「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再作詳細說明,其他一些權威經濟學者,如余永定、李稻葵近周都有發表文章,對「雙循環」的概念都有解釋和演繹。

 

余永定教授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發表建構「雙循環體系」的8點建議,文章本月18日在網上發表,也就是比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還早了差不多一周。余教授是思考精密、用語嚴謹的學者,他的文章標題,就是最精簡扼要。一些境外評論,以及部分內地媒體,對「雙循環體系」這個概念,掌握得有欠準確,把整個完整的概念「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只是着重了開首的一部分,也就是「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前面這一句,那就不但以偏概全,甚至錯誤理解成有點閉關鎖國的味道了。

 

余永定用「雙循環」體系為標題,就是把握了全個概念的重心,就算不去從「國際大循環」的歷史緣起、發展過程去理解「雙循環」的演變,就以「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全句的文義去解釋,這都是一個「雙循環」並重的概念,因為文句就是以「國內國際大循環相互促進」為總結目標。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國際大循環仍關鍵

 

所謂「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算不以政策目標視之,它起碼已經是對現時國家經濟狀况的一種客觀中性的描述。根據習近平在座談會中的陳述:「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經常項目順差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現在的不到1%,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徵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就以這個簡單的數據引述,「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客觀情况已經擺在眼前。

 

而習近平在講話的開端,就指出「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衝擊,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在這個國家領導層已經存在共識的國際大環境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也就進一步定形鞏固。但儘管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大循環」這一塊仍然起一個關鍵作用,仍然是「雙循環系統」內的一個重要齒輪。這個齒輪雖然是體積較為細小的那一個,但缺了這個較為細小的齒輪,那「雙循環系統」就無法順勢運行了。

 

李稻葵教授〈五百年的慘痛教訓——我們不能關起門來自個兒競爭〉指出,無論「國內大循環」的主體有多大,但「國際大循環」那一塊仍然有無可取代的位置。李稻葵指出,目前國內市場已經非常龐大,國際貿易額和國民生產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70對100,跌到目前的35對100;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每100塊錢的GDP,有9塊是貿易順差,到今天基本上接近0。就算「國內大循環」這個主體這麼大,而且將會在比例上一直大下去,但「國際大循環」那一個齒輪仍然有兩個不可取代的作用:一是參與國際競爭,出口就必須按國際標準做事,無形中就有壓力,國內企業必須從競爭中學習,再在學習中擴大成長,也就是改革開放那句老話:開放倒逼改革。而學習除涵蓋企業之外,也包括工人和政府官員,全社會都會在競爭和學習中成長。第二,外循環讓國內開放領先的技術向外推廣,持續在海外競爭,可以保證這些領先技術繼續領先,否則關起門來自己稱王稱帝,國外技術已經過頭,自己還不知道。

 

在風高浪急的國際大環境中,「雙循環互相促進」還有一些戰略上的含義,「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已經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這裏講的主體,只是在「量」上的描述。余永定教授特別強調,一定要保證國家的糧食和能源安全,也就是糧食和能源這兩大塊行業,在「雙循環系統」內必須在戰略高度上去考慮和保護。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20年8月27日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3
支持
10
好正
3
無意見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