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協作減職業勞損
人機協作減職業勞損

近年,香港的整體工業意外雖有緩和的趨勢,但經證實的職業病個案卻有所增長。據一九年八月公布的《職業安全及健康統計數字簡報》,一八年經證實的職業病個案為四百宗,較一七年的三百零四宗,上升逾三成,為七年以來最高的紀錄。

 

打工仔因長期工作勞損而患上職業病的情況十分普遍,如保安員和售貨員需要長期站立,容易出現膝痛、足底筋膜發炎及靜脈曲張等下肢勞損的問題;打樁工人長期在噪音之下工作,容易引致職業性失聰。雖然職業病大多不會構成即時的生命危險,但長期下去,很可能演變成慢性疾病如腱鞘炎,損害健康之餘,甚至喪失工作能力,影響生計。

 

職業病所帶來的傷害絕對不容忽視,打工仔固然要積極避免,僱主也應設法確保職場安全,減低員工患病及受傷的風險。這時候,創新科技便大派用場。

 

去年,有機械臂炒牛河的網上短片引來熱話,機械臂從燒鑊下油,再到拋鑊快炒,過程流暢,其間廚師只需要配合下放材料,便能炒成一碟香噴噴的乾炒牛河。這款機械臂其實是協作式機械人(Cobot),可協助人類從事簡單而重複的工作,減輕人類的工作負擔,而這位廚師在機械臂的協作之下,可避免重複「拋鑊」的動作,以減少手部或前臂勞損的機會。

 

目前,協作式機械人技術已相當成熟,科研人員為強化人機的協作能力,除載有人工智能技術,還結合不同的先進科技。早前,東京國際機械人展中便展出了一款雙腕形機械手臂,可以配合虛擬實境(VR)訓練系統,操作員只要佩戴VR眼鏡,便能以機械人視角看見前方的影像,經過多次重複的動作去操控機械手臂後,機械臂便學懂各種操作步驟,輕易完成摺毛巾、拿取物件、調製沙律,以及工業組裝等工序。德國也有著名的工業機械人製造商研發了一款機械臂,裝有關節力矩感測器,可自行調校力度及速度,能協助調酒師洗杯、開瓶、倒酒,更懂得為客人在啤酒上製作出綿密的泡沫。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再工業化,強調應用創新科技,以打造高增值製造產業。兩年多前,香港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CITAC)開幕,中心設有四十多件創新科技裝置示範,當中的「外部喉管維修機械人」專為進行檢測及維修工作而研發。工人只需在室內操作,機械人便代之而在大廈外牆進行不同任務,如在固定的喉管上打磨及髹油,工人因而減少在高空工作所引致的意外及勞損,這款機械人現已被煤氣公司採納使用。而另一款「零重力機械臂」,則可助建造業從業員輕鬆操作重型工具,避免因為過度受力而傷及腰背和雙腳。這些裝置不但提升工作效率,更有效保障職業安全和工人的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不少人擔心科技會搶走我們的飯碗。然而,只要善用科技,它可以成為我們的最佳助手,助企業提升生產力,還進一步改善職場環境,讓打工仔可以在更舒適及安心的環境下工作,減少意外及職業病的形成。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0年8月9日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3
支持
3
好正
1
無意見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