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是國際慣例,《港區國安法》出台,為香港變亂為治提供重大契機,並讓政府透過國安教育與基本法教育、法治教育的緊密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國家觀、法治觀、價值觀,提升其國民身份認同,又重點處置「黑手」教職員,教管並重地根治教育政治化,讓教育回歸教育,不再受社運政爭所煽惑。
香港回歸23年 教育仍未去殖化
回歸23年,香港教育仍未完成「去殖化」改革,讓境內外的「黑手」伺機伸進校園,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原則,按「西方價值」和「批判性思維」的視角去抹黑扭曲,致使一些年輕人對國家和一國兩制心存偏見,亦使部分校園淪為「暴力溫床」,充斥着「港獨」和「違法達義」的政治信息。他們高舉言論和學術自由之名,遂行政治化衝擊之實,對學校教育和年輕一代的成長,帶來負面窒礙,令人深感憂戚遺憾。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也指出,《港區國安法》為完善香港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以及一國兩制重回正軌指明方向,是為香港社會早日回復穩定作出必要和及時的決定,教育界要推動國安教育,培養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和守法意識,學生只有了解一國兩制中「一國」的意義,才能夠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所在。
非「淨空」校園 教管兼具整頓
須強調,在現今的泛政治和資訊爆炸年代,要將政治從教育體系中完全剔除出來,並不現實,但所謂學運和教育政治化,卻只是配合政爭的語言和肢體暴力,談不上理想,更與教育無關。因此,要應對教育政治化問題,就不可能絕對「淨空」校園,將政治全面禁絕,相反,應教管兼具地進行根治整頓。
第一,校園是社會的縮影,基於「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應借助《港區國安法》的雷霆震懾,從街頭到校園,全面止暴制亂;再借助撥亂反正的調整空間,緩解現存深層次矛盾,重整管治和法治秩序,協助年輕人開拓人生新出路,根本化解他們的不滿,讓教育政治化的效應,由消極轉為積極。
建立一國兩制特色 教育體系
第二,在港英殖民教育時代,學生們仍敢於表達愛國心,「認中關社」、保衞釣魚臺、中文合法化等運動,盡展火紅年代的光熱;但今天的學運社運,卻屢見反華反共、抹黑內地,甚至鼓吹社會「攬炒」、外國制裁等情況。這涉及的不僅是法律主權的層面,更是人心及價值觀的精神層面。要國安教育和愛國教育有成效,就要建立直接面對社會主義中國的一國兩制特色教育體系。
第三,教育局應在校本機制下,加強與校方合作推動國安教育和國情教育,建立處理校內政治活動、違法犯事的教職員和學生的機制,共同編寫教材及教學示例,以便提升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建立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
原文轉載自《經濟通》2020年8月1日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