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書生帶着小書僮趕路,跑到渡口,打算過河,於是問老艄公: 「船家,你道我們能趕得及天黑關城門前趕到府城嗎?」
艄公見書僮喘氣,再看他解下背上沉甸甸的書箱,若有所指地說: 「慢走一定趕到,快走就很難說了。」
書生不明所以,覺得這老頭說話不合邏輯,大概腦袋有問題,於是不再跟他交談了。到得彼岸下了船,書生又催促書僮半跑趕路,走呀走,走呀走,忽然,小書僮「霹啪」摔了一交,書箱掉落,藤繩斷裂,書散滿一地。
兩人只得停下,撿書、絞繩、綑書、執拾……耽擱了半天,趕到城府,天已黑齊,城門早關了。書生這才頓悟艄公之言,欲速,則不達。
或者我們習慣了快,高速的生活速度,漸漸把大家寵壞了,一切慢不下來,等?我們不能等!所以,在路上等二十分鐘巴士,你會覺得浪費光陰,乘的士吧,錢能買下時間。孩子吃了幾回退燒藥都不退燒?那肯定是庸醫,那藥沒用,轉看另一個醫生好了,等?不能等,我家孩子命矜貴。從前的學童五六歲才念書,入學之前那幾年留在家中學做人學自理;我那代人是三四歲進幼稚園,求學之前都有三年跌跌碰碰過日子;現在基本上兩歲一定已上學,因為父母迷信學識不等人,愈慢開始愈執輸。我們已不懂循序漸進,我們不習慣一步一腳印,我們要的是一步登天。正中艄公預言,求快的結果,是欲速不達,我們終於摔跤了。
這一跤,跌得很傷,傷得很痛,復元,是遙遠的事。毀掉的東西,有些能癒,有些再也修補不了,其中之一,是中國人與香港人的關係,本是同根生,相煎過後,一切再也不一樣。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4年12月8日
原圖:speakouthk.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