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的歷史考題有何道理?
冷血的歷史考題有何道理?

本文作者為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


不得不承認,香港教育確實出現問題。一道應屆歷史科的考題,問的竟是:「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稍懂鐵證如山的歷史,稍從人道角度思考問題,日本於1900 至1945 年間的一次又一次的侵略行為,對中國各族人民造成的大傷害,是罄竹難書!題目如此直接引導學生選答利多於弊,是冷血的,是反人道的,是教壞學生的,當然也是反民族、反國家,且是嚴重扭曲歷史,帶給學生十分負面及恐怖的價值教育。因此,教育局敢於否定該題目,教育局局長直截了當,毫不含糊對這條題目的設問公開「沒有討論空間」,建議考評局取消這條題目,此舉是教育局以學生為本的應有之義。

 

有考生提出司法覆核(究竟司法覆核的費用從何而來?),最終被判敗訴!卻竟有教師工會人士公開以「贏了道理輸了官司的歷史科試題案」撰文,企圖要為冷血的歷史考題硬塞道理,意欲何為?該文通篇只說考評局最終取消考題的「事件」,卻絲毫不提此一給中學生作答的歷史試題,設題本身反人道、反民族、反國家,更是反歷史事實的嚴重性,筆者在這裏建議口口聲聲說「贏了道理」的工會人士,看看資料豐富,證據確鑿的兩本書:

 

其一,《魏特琳日記》。魏特琳(Minnie Vautrin)是美國傳教士,於1919 年至1940 年間任教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用南京現場的經歷,將南京大屠殺以及在「安全區」內受日軍侵害,慘無天日、傷天害理的種種事實,透過日記保存下來,1999 年日本學者笠原十九司教授將《魏特琳日記》翻譯,由日本大月書店出版。

 

其二,《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該書作者是張純如女士,張是自由撰稿人,伊利諾大學新聞學學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碩士,曾為《芝加哥論壇報》、《紐約時報》等重要報章撰稿,1995 年於美國國家檔案館及華盛頓圖書館獲得資料,完成該書首階段的準備。其後,張純如女士再用近兩年的時間,分別前往北京、上海、杭州以及南京,進行更深入的調查,1997 年底,終於出版《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綜合揭示日本軍國主義為中國人帶來莫大的、難以撫平的傷痛歷史著作。

 

必須一提的是,魏特琳女士、張純如女士最後都以自毀的方法,結束寶貴的、有貢獻的生命。或許,愈追尋南京大屠殺的史實,愈給積極尋找生命意義的人壓上難以承受的重!

 

1900至1945年的日本侵華,從政治、經濟、軍事的多角度看,無一不為中華民族帶來極大的災難、深刻的痛苦,是泯滅人性的!作為教育專業工作者,更必須清楚掌握南京大屠殺,只屬日本長期侵華的其中血紅的一幕慘劇!不想回憶,未敢忘記,否則無法面對千千萬萬為保國保家而犧牲的軍民,更愧對學生新一代。最後,再問這位捧着教育專業的工會人士,這道歷史考題的命題「1900至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還敢說贏了道理嗎!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 2020年7月29日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8
嬲爆
2
超無奈
1
無意見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