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法治下成長
讓孩子在法治下成長

內地有一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叫《神筆馬良》,講述一個叫馬良的窮苦孩子,運用智慧和一支神筆,令貪婪兇殘、欺壓百姓的地主葬身大海,從而為民除害,被譽為小英雄。

講這則故事的,是一個從小在內地生長的朋友,朋友聽這個故事長大,從未質疑過甚。直到有一天,她在教授幾個香港小朋友普通話時,講了這個故事。一個小二學生馬上提出自己看法:馬良做得不對,地主再壞,他也沒有權力奪取地主的生命。

朋友問他,如果遇到地主這樣的壞人該怎辦?小孩說應該找警察。朋友解釋,那時還沒有警察,即使有,恐怕找了也沒用。小孩不解,但堅持認為馬良的做法是錯的,應該找警察、找法官。

成長環境耳濡目染

這件事讓我們感慨兩地文化差異,更重要的是,成長環境和教育對一個孩子的影響竟如此之大。

當孩子在一個制度完善、執行有效的社會成長,他的信念系統包含對法治的尊重,遇到不公,潛意識裏依舊傾向於尋求正當途徑解決,而非以暴易暴。從小的耳濡目染會影響人一輩子待人處事方式,下一代的成長環境是由我們來營造,他們所受的教育也由我們來給予。

距離那次感慨已有5年。近日遇到這位朋友,聊起「佔中」,她一臉憂慮:「不知以後的香港孩子是否還會像那男孩那樣,將法律放在第一位,一切遵從秩序;還是他們會覺得自己就能夠代表公義,自行處理他們所認為的不公義,替天行道?」

「若如此,香港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內地有何不同?那些香港人整天叫囂要去中國化,現在怎捨得把下一代『教育』得如此中式?」另一朋友半開玩笑道。

民主法治相輔相成

自「佔中」開始,每日打開電視,看到的是一幫人非法佔據道路,衝擊警察,卻還振振有詞,稱之為公義;警察正常執法反成了暴力、魔鬼的代名詞。只要身披高尚的外衣,違法者倒變成英雄。

當這一代孩子長大後,他們會怎樣看待法律?法治是香港的寶貴財富。民主和法治應該相輔相成,互為表裏。

法治保障民主,民主促進法治。若為追求民主而破壞法治,絕對得不償失。為了我們愛的香港,請還孩子們一個法治的藍天吧。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文轉載自《新報》 2014年12月4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