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即將通過,希望香港社區的治安可以慢慢穩定,但另一方面,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本港失業率屢創新高。反對派提倡的「攬炒」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已慢慢浮現,打工仔無不人心惶惶,恐怕自己飯碗不保,辦公室內的工作氣氛難免受一定衝擊,「組織心理學」在這非常時期,相信可大派用場。
筆者也是最近才認識管理心理學,這是一門強調以人為中心,以協調組織中的人際關係,去改善組織的環境和條件,最終實現組織目標,達到個人和組織共同發展的學科,簡單而言就是個人及公司可以達至雙贏。管理心理學強調,改變不合理、不正確的行為,能將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的因素。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對改變人的行為起着一定着用,例如管理階層與員工建立並保持良好的個人關係,通過傾聽訴說、表達同情、疏導等方法,可以將對抗變為配合,消極變積極。
公司與員工共同面對今次疫情,不失為一個讓公司上下來個徹底溝通的機會,過往員工未必有危機意識。但這次很多打工仔都會明白到,公司有機會因疫情及社運的響而結業,如果公司這時能夠與員工多溝通,以及保障員工權益,提升士氣同仇敵愾的機率應可上升。
事實上,200間港資企及4000間中資企業包括華潤集團、招商局集團、中國旅遊集團、中銀集團等曾聯署承諾社會責任「不裁員」, 與社會及員工共渡時艱。政府補貼僱主支付員工工資的保就業計劃,同樣鼓勵僱主不裁員。而參加計劃的公司除了對自己公司業務有信心,還替每位員工減輕經濟壓力。這些行動就能提升員工的士氣,待疫情過去後,相信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也會升級。
可惜並不是每一名員工都願意與公司共渡時艱,近日就有一則法庭新聞,按揭轉介公司科一物業按揭有限公司入稟高院,控告兩名前僱員在職期間,將生意轉移到家人新開的按揭轉介公司,同時將大量客人聯絡資料刪除。這些行為有機會違反僱傭合約,現時被告被要求交回在職期間所得到的客戶資料及賠償損失。有法律意見認為,案情涉及貪污,若到廉署舉報,很有機會會受理,現時只作民事索償,僱主算是澤心仁厚了。
面對疫情艱難時期,希望僱主及僱員可多作溝通,以增加組織凝聚力,將消極轉化為積極,克服種種險阻。如果僱主或僱員只以短期利益出發,最終受害的都會是短視的人。
原圖:文匯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