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港英時代,香港電台和商業電台已經是彼此的競爭對手。香港電台為了幫助政府收集更多民意,因此每週都會開放少部分時間給觀眾發表對社會事件的意見。那時候,香港電台的節目大多都支持政府的政策,由於它常常單向性地讚揚政府,使人感到相對沉悶。相比起來,商業電台的節目更有趣和引人入勝,因為它以娛樂,時事和播放流行曲為主。
回歸以後,香港電台都未曾改變其著重討論政府政策的方針。可是,香港電台現在卻開始以批評的手法去報導政府的措施。抹黑成份愈來愈高,自然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收聽。可是,筆者認為這種宣傳手法卻嚴重偏離了香港電台本身的宗旨。成立香港電台其中一個目的是要引起市民對社會政策的關注,而不是把抹黑政府的節目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因此,筆者認為香港電台現在的營運模式和其原本的方針早已大相徑庭。
而且,香港電台一直以來深受政府資助,本應以支持政府的姿態製作節目。現在,香港電台一方面又要接受政府的幫助,一方面又要評擊政府。筆者認為這種「無骨氣」的行爲實在可恥。香港電台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政府,掀起了一場反政府的政治鬥爭。這種盲目的抨擊行為令筆者有理由相信,香港電台已經被外國勢力壟斷了 。
另一邊廂,由於香港電台採用了不同嘩眾取寵的手法製作節目,並且以配合大眾口味去評擊政府,令到商業電台這個對手的收聽率下降。商業電台原本主要是專注在娛樂的層面,但現在為了生存,筆者認為商業電台只能捨棄一貫的風格,播放更多有關政治議題的題材。此外,香港電台偏激的營運手法對商業電台是非常不公平的。香港電台是公營運作,因為受到政府的資助所以能夠大膽製作,但商業電台卻是以營利的模式運作。因此,商業電台現在可以說是處於劣勢。
兩個電台之間出現了一個政府部門和私人商業的鬥爭。在一個資本主義,主張公平競爭的社會裡,這種鬥爭對於商業電台是不公平的。因此,筆者認為香港電台和商業電台之間的競爭,變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因為它們讓一場反政府的鬥爭無止境地繼續下去。
原圖:文匯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