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在《基本法》頒布30周年網上研討會中發表講話,焦點當然是落在香港國安法身上,但同時亦暗示中央有重大政策改善香港民生,而之前亦有報章報道北京挺港解決包括土地在內的深層次問題。
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是公認的深層次問題。當然,解決了土地缺乏、房價高企的問題,不等於就不再有人提出港獨自決等問題,政治問題還是會存在,甚至仍然是主角,但起碼不會火乘風勢,尤為土地房屋問題,深化了階級矛盾,令到支持港獨分子有諸多藉口去攻擊政府,讓人覺得社會存在嚴重的不公平、不正義。解決房屋問題,必然會減輕相當的政治壓力。
香港房屋問題積壓多年,就算上任政府以無比的決心、鋼鐵般意志,都只能壓住樓價的升勢,而無法根治,這是因為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增加土地供應,在香港每個市民都口頭上支持,但一旦要落實,又有無數人利用政治現實和冗長的程序去拖後腿。總而言之,就是逆風而行、步步艱辛。所以過去有不少研究本地土地供應的智庫和學者,都嘗試利用外來力量,去打破本地土地供應短缺的死局。而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希望中央幫忙,在內地覓地,又或者在內地水域填海,之後再交由香港特區發展,那就可以突破香港的內部的政治以及程序繁複的制約。當本地土地的集中和壟斷的形勢被打破之後,本地的可用土地就不再待價而沽,可以更快地釋放出來。
可由人大交香港管理
類似的建議,我們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早在多年前已經通過不同渠道提出,最直接是由內地高鐵沿線劃出一塊土地,交由香港發展。因為深圳邊境已經全部開發,並無大幅閒置土地,交通配套可行的,就只有南沙,而南沙政府也有濃厚興趣。這種發展模式,最理想的是參照橫琴劃地予澳門大學的模式,但據悉這種模式很難再在內地實行。如果無法由香港特區政府全權規劃管理,發展項目的吸引力又大幅減低,所以計劃拉扯多年,都未能落實。而退而求其次,就是向中央政府提出,由中央政府在合適靠近香港的內地水域填島,完成填海工程之後,就可以由人大決定形式交由香港特區管理,待發展之後,把賣地所得再償還中央政府的填海成本費用。填海是無中生有,比在內地劃地予香港發展的政治敏感程度較低。往後亦有政黨按這計劃再向中央政府提出,但內地官員的態度還是比較抗拒,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香港自己的土地多的是,不但有大面積的郊野公園,其他可以改作發展用途的綠化地帶為數也不少,市區內大量舊區老區可以重建。就算填海,維多利亞港以外也有大片水域可供發展之用,為何香港自己不好好規劃,而要打內地的水域和土地的主意?易地而處,內地官員他們這種情緒,也是完全可以理解。
但情緒歸情緒,現實歸現實,當香港回歸了23年,香港房屋問題仍然困擾着香港幾代人,中央責成特區政府官員要嚴肅處理,認真面對,他們也是盡力而為,但面對當下的政治現實和冗長程序,官員們也是不能自已,忙完一輪,又是白忙一場。房屋短缺的政治後果,也要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去承擔。
去講有理無理,可以拗十日十夜;轉去講有利無利,那就一目了然!而事實上,經歷過年前中部填海的折騰,由香港內部自行填海造地,也會面對不同的利益團體,以不同的名目和藉口去阻撓進程。如果由中央先行填海,就完全是中央的事務,或者起碼只是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事務。反對派仍然會反對,但卻無着力點,欲反無從。
如果由中央自行填海,那地點一定是由香港中部水域移去大嶼山以西的水域。而從可行性方面考慮,一定要充分利用現行港珠澳大橋的現有設施。最合適的水域,就是大橋海底隧道人工島至南面桂山島之間的水域。人工填島和大嶼山西岸仍然保留有一條深水航線,人工島可以利用港珠澳大橋,15分鐘車程直達東涌,之後就可以連接東涌線和機場線。
把填海水域搬到大嶼山以西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人工島可以結合香港和內地元素,換句話說,人工島可以實行「一島兩制」,部分填海土地面積,如島的東面部分,可以劃交香港特區,西面就劃交廣東省所有。人工島除了解決香港的房屋居住問題,還可以有大量空間,讓兩地資源在近距離下快速流動。在科研和經貿,都是上佳的落腳地點。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20年6月11日
原圖:政府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