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以往之不諫 重設中史必修
悟以往之不諫 重設中史必修

自從特區政府於2009年推出新學制及課程改革,通識科成為必修科目後,修讀中國歷史的高中學生數目便持續下降,造成的問題是年輕一代缺乏對中國歷史的基本認識,並因了解不深而產生隔閡。從近年的社會氛圍及最近的「佔中」事件來看,香港年輕人的確欠缺國民認同感,對祖國存在隔膜。這是香港教育及社會面對的潛在問題,但鑑於現時的學制課程規劃,高中生為了升學及日後就業,愈加少人選修中史,長此下去隔閡將愈來愈深,讓人反思是時候要將中史定為高中必修科。

與以往大為不同,香港一些年輕人對內地的態度是抗拒、蔑視甚至是敵對,從一些年輕人只承認自己是香港人而非中國人,到「佔中」學生在國慶日公然蔑視升旗禮,正好反映時下年輕人缺乏對國家的感情與身份認同感。更重要的是,他們未能站在「一國」的角度去思考香港事務,以及本港與內地之間的關係,這一切實應歸咎於中國歷史教育的偏廢。

從2000年取消中史為中學必修科,到2009年課程改革大幅削減選修科目後,中史科淪為「雞肋」而無人問津,本港的中史教育可謂每況愈下,導致新一代因無知而產生誤解及抗拒,國家意識及認同感愈加薄弱。就以「佔中」一事為例,各方曾警告外國勢力介入事件,但學生只視之為危言聳聽,如果他們清楚自鴉片戰爭爆發百年以來,中國人民飽受外國侵略欺凌之苦,就不會罔顧外國勢力介入的禍害。另外,假若年輕人能讀懂中國近代史、明暸其民主發展路程的曲折,以及能在全局思維下思考普選問題,就會明白民主政制該如何發展。

對國情歷史認識不深、缺乏國家大局觀,是新一代抗拒內地,無法摒棄狹隘本土視野的根本原因,而這一切只有通過重設中史為必修科,大幅加強中史教育的強度質量才可彌補。一定有陰謀論者會質疑,這樣做無異於另一場所謂「洗腦」教育云云,但觀乎德國一直將德國史列為中學必修科,以及美國前總統杜魯門勸喻年輕人要學好美國史,就知道透過教育本國歷史來令下一代自發建立國家意識及價值觀是何等重要。

讀歷史,貴在明興替得失、通古今之變,好的歷史教育能讓學生通過分析史實,讀史家評論,細味歷史更替,培養他們的宏觀性視野及批判性思維,而且歷史書就如濃縮的百科全書,內裡知識的翔實是通識科難以媲美的。香港新一代常被詬病為浮躁、狹隘及偏執,這與缺乏歷史涵養不無關係,歷史之廣博與厚重沉實正是年輕人所缺乏的。政府從一開始取消中史必修,再到進一步削減中史科的分量,造成這一代的歷史斷層。確實希望我們這刻能重拾讀歷史的精神,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恢復以往的中史必修。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2014年11月26日

原圖:crntt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