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在1990 年代起當了10 多年的人事聘用顧問,可以說是第一身經驗那10 年的美好光景。那10 年,或者起碼頭8 年,正是上周本欄所云,既是大陸全速改革開放,香港得佔天時地利人和。那時候的年輕行政人員,許多未到40 歲已經可以攀上部門總經理的位置。由1984 年掀起的移民潮,那時的青年人只要肯留在香港,面對快速增長的龐大市場,職場就是一片順風順水。而台灣、泰國、馬來西亞、韓國也同時以高速發展並逐步開放。當時的香港商界及專業人士,正沉醉在整個亞洲的繁榮大潮當中。流風所及,雨露均霑,幾乎每個行業都受惠。一些的士司機朋友慨嘆,當時在尖沙嘴開工,要把4 隻車門鎖上3 隻,為免乘客爭奪的士時同時上車,各不相讓。酒樓請不到工人,而要招聘黑工,黑工來港工作9 個月已經掙夠回鄉起屋。類似的故事,只要當時在香港生活,其實都可以親身經歷過。
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美好光景,不是我們任何一人編導演出來,那只是歷史發展中的一幕。那時的一代香港人,不過是適逢其會而已,只要肯留在香港,努力工作,一天當兩天用,不必特別英明神武,都可以在職場一展所長。但中國變了,亞洲變了,世界也變了,我們沒有辦法為下一代把香港、中國、亞洲和世界回轉到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我們沒有選擇,只能面對2014 年的世界。
世代矛盾誇張失實
所以現時的八九十後,可以抱怨機會沒有20 年前那樣多(許多人未必同意這分析,一些甚至認為機會在全球化下更好更多)。但就算這是事實,現時年輕一代卻可以享受更好的環境和條件。這些環境和條件,是上一代人胼手胝足,努力經營的結果。現時對教育和社會福利的投入,其實就是得力於過去的經濟成長。現時一些基層子弟可以得到的教育和成長發展的條件,遠勝30 年前的同輩。所以把現時的一些矛盾,形容為世代矛盾,就好像上一代人壓迫剝削下一代人,那完全是誇張失實,沒有認清事實的面目。
我們且不去爭拗,究竟是現在這八九十後一代人的機會多,還是上一代六七十年代成長的那一代人機會多,因為這不是一個單一平面的問題,用不同角度和標準,都會得出不同的答案。但事實上,就是八九十後的成長條件和環境都比上一代好,而他們最為沮喪的,其實就是置業安居和向上流動這兩大問題。無論機會多了還是少了,站在政府的立場,問題就是問題,以政府政策針對性去解決就對了。實話實說,大家看看現屆政府的政策,包括特首梁振英先生的競選政綱和兩份施政報告,以及過去兩年多的實際措施,是不是為年輕一代解決問題而做事。
把發展污名化實政治鬥爭
無論年輕一代怎樣怨,上一代都不會把他們的私產無條件地捐出讓他們抽籤分配。把樓價打得四腳朝天,也不符合700 萬人的整體利益。無論年輕一代怎樣怨,上一代都不會提早退休,退位讓賢。政府能做到的,是加快新市鎮和新社區的開發,就等於上一代人可以在魚涌、沙田等地區置業安居一樣。而這些新市鎮新社區的開發,公營房屋,這包括公屋和居屋,都佔一個相當的比例,例如佔總數的五成左右。公營房屋可以由政府操控,可以通過政策向某一階層傾斜,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直接方法,也就是發展問題,發展解決。但大家看一看,基本上是為下一代,及再下一代的發展,遇到哪些人的反抗。而這些把發展罵得狗血淋頭,把發展徹底污名化的社會活動,正正又是把世代矛盾叫得最響亮的一群。說到底,這其實就是政治鬥爭,反發展是政治鬥爭的手段,世代矛盾是政治鬥爭口號,他們的盤算,是政府多做多錯,不做更多錯。
「佔中」,本質是一場政治鬥爭的運動,一些年輕人都被人利用為這場政治鬥爭的工具和籌碼。他們的運動,有沒有為年輕人提供可行的出路?整個反對派的議員們,又有沒有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如果他們真的是關心香港的下一代,他們不是去搞一些拖慢香港發展,破壞香港法治的「佔中」運動,而是踏踏實實,出來競選公職,包括在2017 年可經普選的行政長官職位。如果是眾望所歸,我就不信你拿不到足夠的提名。販賣仇中情緒,炒作陸港矛盾,對解決年輕人的實際問題有什麼幫助,對落實2017 年普選有什麼幫助?唯一獲益的,就是站在金鐘大台,每晚演說來自我陶醉的一群。成就你們的個人的一己私慾,卻是犧牲了八九十後這一代的根本利益。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4年11月25日
原圖:crnt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