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百年大計,導引每一代年輕人和社會的未來發展和時代使命,但在香港,新世代的教育歷經「反國教」、「佔中」、「反修例」等「黑暴」洗禮,已漸呈變質;復遭部分教師惡意扭曲史實和民族感情,令新世代的叛逆魔障獲催化。如何除「殖」去「獨」,透過加強國家意識去防堵「離」心激化,成為香港教育的大挑戰。
早在港英時期,有關當局便推行去政治化、去國家化的英式教育,又「洗腦」地將英國的統治思想和價值觀植入並美化為「核心價值」。另對中國文化則閒置化和邊緣化,再刻意淡化內地和香港的關連,故意突顯對比,致令港人的國民意識和身份認同偏低,易受美歐的「軟文化」和「銳實力」所支配。
國民意識的培養,離不開教育,特別是歷史科和通識科教育最能助力不同世代的新生代,打造其超前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但現時卻只見歪倫悖理的「戀殖」崇洋和「港獨」自決,主因是回歸雖已近23年,教育體制與「一國兩制」仍欠交集,致使身份認同和家國觀念更趨模糊,學校連同師生淪為新亂源。
要挽狂瀾於既倒,當局不能凡事但求「甩鍋」,而需勇於擔當、敢於改革和嚴於執法。
第一,社運疫情過後,迎來了激變的新格局和新矛盾,再非西方傳統的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所能主導和應付,新世代既無歷史包袱,學養又高,不應再教條式迷執於西方新自由主義,而需走出一條能兼顧國家意識與世界潮流的新路。
第二,去殖化首要毋忘國恥,再而去除港英留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影響因素,並在國家身份認同和復興民族的大業下,團結凝聚為「利益共同體」;但部分教育界人士借故推動去國家化的「疏離」教育,開創「毒師」、「毒教材」、「毒試題」的「三毒」教育,培育學生對國家民族離心離德,禍國害港。當局應堅決改革、嚴懲「毒師」,承擔安內攘外護國安的歷史使命。
第三,連日的常識科和中史科事件,既是專業失誤,也是政治干擾,更是涉及「反中」、「港獨」的滲透式「洗腦」,當中的偏頗詭激,已將教育界和學生推向風口浪尖,要即時依法從教師到教材、從教學到課外活動全面防堵。不果斷,會添煩亂!
第四,「港獨」與民主自由沒有任何關連,而是一種數典忘祖、關乎身份認同和做不做中國人的政治主張,更是一場不斷向外延伸、「邀請」外力介入的政治豪賭,但若賭局是操弄學生作為籌碼和「馬前卒」,非常不道德和危險。
第五,強化國家意識、國民意識,是全球現代學校教育的一大趨勢,目的在培養新世代在認知上對國家的認識,在情感上對國家的認同,這正是香港學校教育亟待加強的要項。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 2020年5月12日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