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考題與辯證法
歷史考題與辯證法

本文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雷鼎鳴


文憑試歷史題事件仍未平息,希望不用勞煩特首運用法律賦予她的權力才可解決此問題。此事是非曲直本來明顯,坊間評論亦多,我感興趣的是與教協站在同一陣地的反對派會採用甚麼策略以圖為此有政治目的專業失誤脫身? 

 

直接辯護恐怕不行。日本侵華犯下了歷史上最嚴重的反人類罪行之一,鐵案如山,年輕人到南京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一下便可感受一二。我五年前去過一次,現場參觀憑弔者眾多,但大家悲傷,全館肅穆靜寂,與內地其他博物館紀念館的喧嘩大相逕庭。若不能到紀念館,翻看劉松仁主演的電影《東京審判》也可略懂日本侵略軍犯下的罪行及對中國人民帶來的痛苦,劉扮演的梅汝璈法官,是我芝加哥大學的隔世師兄,我以他為傲,一九四六年在東京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力陳日本軍隊的纍纍惡行,終將東條英機及土肥原等七名甲級戰犯送上絞刑台。據說梅汝璈當時暗自思量,若不能把犯下如此罪行的人判死刑,他也會無顏面對中國人民,只有以死明志,劉松仁入戲很深,情緒也難以平復。

 

我們上一兩輩人,大多明白日本侵華帶來的痛苦,我自己也有一個姊姊在走難時丟失了,這類事件當年又何其眾多?當然,我們不用歧視今天的日本人民,我熟朋友中便有好些是日本人,我帶的第一個博士生,也是日本人,我對他很好。但事實歸事實,日本的軍國主義是沒有被寬恕的空間。

 

學生若根據試題所提供的兩項帶有誘導性材料,可怎樣回答?若答案主旨是日本侵華利大於弊,那麼我們大可判斷此人若不是無知白癡,便是不懂衡量不同事實的嚴重程度及比重,又或是其價值觀早已扭曲,毫無良心,若答弊大於利,也只是說出正常人都懂的答案,有如懂得一加一等於二,不值得誇耀。所以無論如何答,此題也應給低分,這已是對考生的不利。出題者的心態也許反映出近年香港教育的一個重大錯誤,在中小學減少了經過多年沉殿積累的基礎教學內容,改教一些所謂「與時並進」未經驗證的內容,極易失去方向,而且當潮流一過,學生又可要被灌輸相反的觀點。在此過程中,有多少學生學錯了東西?我的母校芝大,是公認的自由教育的重鎮,它的必修課教甚麼?是兩三千年以來的最重要經典原著,學生要觀摩歷史上最優秀的智者的思想交鋒後,才去對當代世事高一個層次的判斷。

 

直接為考題辯護之路行不通,另一條路便是轉移視線。這路向的代表是炒賣毛澤東曾多次說過日本侵華也是好事,起過正面作用的幾段說話。毛的觀點是我那一代參加過社會運動的知識份子非常熟悉的事,我自己讀大學本科時修過中國共產運動史,受教於兩位頂尖學者鄒讜與William Parish,課本便包括了《毛選》及他其他的著作在內,當然也很清楚看的分析角度,但我們不認為他有何不當或自相矛盾,原因很簡單。第一,從他大量的軍事著作中,我們可非常清楚的知道,他的游擊戰略使他成為日本軍國主義都最感頭痛的敵人,必欲除之而後快。第二,毛的思想方法是「辯正法」,他的分析與觀點都建基於此,香港的反對派學問不夠,以為用毛的幾句話便可引致中共或香港官方的尷尬,其實這只反映反對派的淺薄。

 

辯證法是甚麼?中國古代的《易經》、《孫子》、《老子》等都充斥着辯證思維的智慧,較近代的黑格爾、馬克思、毛澤東等都是辯證法的大師。若要入門,可看毛的《矛盾論》。這些思想家看事物,會一分為二,任何事都有正反兩面,陰陽、善惡、成敗、進退、攻守,都是無窮無盡的矛盾對立面的例子。矛盾的對立面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生生不息,循環不止。

 

在辯證法大家眼中,壞事可變為好事,好事亦可變成壞事,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又何嘗不會孕育失敗?禍兮福所倚,反過來也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國家若非受帝國主義的百年侵略,人民便不易覺醒。沒有文革的十年浩劫,其後的改革開放恐怕不易出現。太極圖中,至黑的部份正是轉向白色的開始。至黑中總存在一點白,至白中總有一點黑。此類例子多不勝數,因為辯證關係本來就反映着宇宙事物的至理。不過,千萬不要犯下兩個理解上的錯誤,矛盾對立面能否互相轉化,或壞事能否轉變成好事,是需要在一定條件下才會發生的。壞事可變成好事,絕不等於壞事其實等同好事,這有如黑夜過後便有黎明,不等於我們可以說黑夜與黎明無甚分別。日本侵華殺人無數,但中國人因悲憤化為力量,從此站起來了,也不等於日軍入侵值得歡迎。以此思維看毛澤東的言論,也得不出日本侵華對中國利大於弊的結論。

 

今次考題事件也有它正面的一部份,正如中國古人早已領悟的至黑部份也會有至白的一點。試題的荒謬正好提醒我們,原來香港考評局的審核制度,甚至是整個教育制度出了這麼大的問題,不能不改革。這不是好事嗎?但我們卻絕不會說錯誤的考題本身是一件好事。我們也要記住辯證的另一要旨,要創造適當的條件矛盾才會轉化,若不窮追猛打,全面改革考評局制度及更換人選,這個考題所可能帶來的積極後果也不會發生!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 2020年5月22日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嬲爆
2
超無奈
2
無意見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