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
響應建造業議會「抗疫社區關愛行動」的呼籲,在五一勞動節與廿多位建築界領袖及義工朋友,到我兒時生活的九龍城派發抗疫關愛包。配合當時「限聚令」的要求,我們三四個人一組,走遍九龍城各主要街道。我與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余錫萬、他的兒子卓賢及年青建築人陳文毅老中青組合,穿起建造業工人服,負責城南道和龍崗道,剛巧是我出生和讀書的地方。大隊一共向在街市、垃圾站、報紙檔、茶餐廳、車房等地方工作的工友,派發了八千個口罩和千多支消毒搓手液,小小的心意加上一句「勞動節快樂」,讓千多位辛勞的工友,感到人間有情。
在商業社會,勞工階層往往要付出很多,但未必得到合理的照顧,不少人更可能在工作時付上寶貴的生命。在過去十年,總共有179位工友,因為建造業工業意外而犧牲,破碎了多少美好的家庭!
整體來說,公營和私營界別的建造工程量開支是相若的,但是私人工程的致命意外是政府工程的四倍,我們單單將私人工程的安全表現改善到與政府工程看齊,便可以挽回過百條寶貴的生命。
另外一個重災區是維修保養,佔了建造業死亡意外的四成。屋宇署於2019年頒布了針對外牆維修保養的樓宇設計安全實務守則,將會提升未來新建樓宇的維修保養工程安全系數,但遠水救不到近火,守則對已經建成的樓宇並沒有追溯力。現時香港有44,000幢根據「建築物條例」建成的樓宇,絕大部分在設計的時候,並沒有充分考慮到樓宇在維修保養時安全施工環境的需要,因此很容易產生意外。上星期五便有一位25歲的年青工友,在荃灣柴灣角街一幢工業大廈進行外牆維修時墮下死亡,遺下一歲大的女兒和有身孕的太太,他是今年第五位犧牲的建築人。
舊樓外牆相關的維修工作是死亡陷阱、嚴重工業意外的火藥庫,是一個不可以逃避的議題,社會始終要面對和解決。
香港建造業的安全表現是不理想的,假若我們仍然只是小修小補,或許以後每年都會繼續有十多廿個來自香港建造業的冤魂野鬼到陰間地府跟閻羅王報到。
圖片來源:中新社
原文:http://www.cic.hk/chi/main/aboutcic/leadership/ChairmanBlog/blog-85.html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