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梁浩然
「香港的普通住宅是怎樣的?」不知道在內地工作或生活過的香港人,會否遇到好奇的內地朋友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就算在香港土生土長,相信也不好回答。因為問一百個香港人,可能會有一百個答案。
普通住宅,是指按當地大部份普羅大眾居住標準而興建的住宅。對於普通住宅的界定標準,各地根據不同情況制訂。那麼,在內地的普通住宅又是怎樣的?面積有多大? 樓價是多少?這問題反而在內地城市,可以得到十分具體的答案。
最近,在多個二三線城市陸續調整或取消限購政策之後,上海市政府對普通住宅的定義也有新標準。自2014年11月20日起,坐落於上海市內環線內的住宅,如果成交價低於人民幣450萬元,而建築面積在140平方米(即約1,500平方呎)以下,便可視為上海市的普通住宅,買賣雙方可以享受稅務優惠。至於北京,五環內普通住宅的標準則是成交價不超過人民幣468萬元,且建築面積在140平方米(即約1500平方呎)以下。
內地政府為了鼓勵普通住宅,在契稅、營業稅、土地增值稅等等稅項方面都提供優惠政策,使普通住宅的買賣雙方都受惠。
豪宅難滿足大眾需要
反觀香港,物價高,房價更高。發展商新推出的住宅都包裝成豪宅,不管地段位置及配套交通,都以豪宅價來推售,普通住宅「被豪宅」的尷尬現象十分普遍,一般市民置業困難。香港市場上充斥各式各樣豪宅價的新住宅,卻少有真正貼近普羅大眾購買能力的普通住宅。豪宅與普通住宅的客源、發展策略也不同,是兩個不同的市場。豪宅雖然漂亮,但不能滿足市民大眾實際需要。
特區政府與其繼續研究辣招,用加稅懲罰的手段去打壓樓市,也許更應考慮其他措施去鼓勵發展普通住宅。把市場上「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作出區分,如果屬於普通住宅,則發展商和購買者都能夠享受政府的稅務優惠。這樣,一來鼓勵開發商順應普通住宅市場的需求,興建更多真正的普通住宅,同時也可讓市民一圓「上車」之夢。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文轉載自《新報》 2014年11月21日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