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曲歷史誤導學生必須糾正
歪曲歷史誤導學生必須糾正

本文作者為中學教師穆家駿


近日有小學常識科教師在小學二年級的網課中,稱鴉片戰爭的起因是英國人想幫當時大清國民禁煙,完全將是非黑白顛倒,幸得有家長旁聽才揭發事件,引起社會譁然。未幾,網上又有家長群組揭發一本中學中國歷史的教科書中,涉嫌引導學生錯誤理解鴉片戰爭的禁煙民族英雄林則徐,試圖將鴉片戰爭發動的責任推卸在林則徐身上。究竟今時今日教師的專業性何存呢?

 

該本《現代初中中國歷史》的教科書,由現代教育研究社出版,作者之一還是一名現職中學副校長,該書在講述鴉片戰爭的章節中,加入一題名為「如何評鑑歷史人物」的問題,以筆者作為一位中史教師的角度而言,評鑑歷史人物的題目在歷史科中其實並不罕見,但其資料的提供和運用卻是設題的關鍵。

 

題目資料一首先引述一篇林則徐要求英商交出鴉片的文言文「諭帖」,內容以文言文出題,對於初中學生而言,本身已經有難度,加上現在是中國歷史科,並不是中文科,考核的重點本來就不應以學生的中文水平作為分界,此為第一個問題。繼而,此資料屬於一段敘述性質的文字,對鴉片戰爭的發起並無任何立場。

 

相對於題目中的資料二,一段來自教科書作者「整理」出來的英國歷史學家史景遷所著的《追尋現代中國》的白話文,當中提到「一旦禁煙,將嚴重損害英國的利益」、林則徐「輕率地單方面嚴禁鴉片,這顯然是不明智的做法」等等具有明顯歷史觀點的句子。最後要求學生根據以上兩則資料及就你所知,評價林則徐禁煙手法是否明智。

 

筆者專門從網上搜尋到《追尋現代中國》的中英文版本,但從原文中卻沒有看到史景遷教授對林則徐禁煙評價為不明智的說法,這可能是教科書作者自己「整理」出來的意思。再者,從這一條評論歷史人物的題目資料中看,只有支持「不明智」的資料而沒有反對「不明智」的,這條題目有否傾向性,看倌應該心裡有數。

 

根據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的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類表,由最簡單到最複雜,由具體到抽象,排成六個層次,依序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鑑。歷史評鑑的題目原本對於學生能力的要求已經屬於最高層次,對於一般初中而言都是極之困難的。而在此等難度高的題目上,更加入難以理解的文言文和淺白易明的白話文作為資料引導,最後出題的居心可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教協面對如此偏頗的題目時,居然罔顧教育專業而狡辯稱之為啟發思考,更甚者是教育局評審時還認為此書引用資料及數據適切和準確,真的是讓筆者腦洞大開,原來歪理是可以這樣說過去的。

 

十九世紀,一場因為毒品貿易而引發的不公義戰爭,揭示了當時大清皇朝的外強中乾。來到二十一世紀,一本美化不公義戰爭的中學教科書,揭示了現今香港教育界中,從教師、出版社教材甚至教育局,都出現這類「指鹿為馬」現象,以所謂批判性思考為由,錯誤引導學生,實在是誤人子弟。中國近代史的教育,原本應重點講述中華民族由衰敗到復興的過程,希望學生通過認識歷史,潛移默化產生對民族復興的情感,但今天這一課程卻被慢慢糊弄成一隻「四不像」,值得警醒。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 2020年5月5日

 

原圖:網上圖片、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6
嬲爆
1
超無奈
2
無意見
相關博評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